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当“贵”成为试金石,西贝们该交出怎样的答卷???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17 15:52: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当“贵”成为试金石,西贝们该交出怎样的答卷???)

风波未平,西贝莜面村的“高价”争议与预制菜的普及形成鲜明对比,让消费者困惑的“一碗莜面为何卖数十元”,西贝究竟贵在哪?要回答这一问题,既要看到餐饮业共有的房租、水电、人工等成本难题,更需直面核心:堂食餐厅的定价逻辑究竟是什么?

通过网友晒出的账单可以看出,西贝“高价”的底层逻辑是压低成本+品牌溢价。

西贝的定价始终高于同类西北菜餐馆,一碗面三四十元、一道黄馍馍动辄二十元以上,确实高出市场平均水平。西贝方面则回应称,其定价基于“优质食材、工艺复杂、门店体验与食品安全成本”,并强调“从未主动追求高端定位,而是致力于提供家庭友好型餐饮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西贝的定价本质上是成本结构与品牌溢价共同作用的结果,之所以能在菜价中体现品牌溢价,正是消费者对西贝品牌的长期信任,消费者走进堂食餐馆的核心诉求,是希望获得区别于工业化生产的现制现售体验。现炒菜品特有的锅气、食材新鲜的口感层次、厨师现场把控的火候艺术,这些不可复制的品质要素构成了堂食的独特价值。

西贝通过明厨亮灶等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品牌信任度,再到长期坚持“健康食材+家庭友好”的品牌定位,正是这种深入人心的品牌信任,不仅支撑了其菜单上较高的单品定价,更通过品牌效应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在西贝消费需对应更高价格”的心理默认,最终实现了高单价与高翻台率。

这次罗永浩与西贝的“硬刚”也说明,作为消费者,在关心吃的“好不好”的同时,也越发关注“贵不贵”。西贝的预制菜风波之所以快速演变为全民对预制菜的讨论,正是因为消费者敏锐察觉到菜价高企与无明火炒制的标准化菜品之间存在明显价差。当消费者为一份售价数十元的菜品买单时,期待的是现炒现做的烟火气与新鲜感,而非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菜。

从财务角度看,西贝餐饮创始人、CEO贾国龙公开表示西贝的利润大约为5%,这一数据虽看似不高,却建立在远超普通餐馆的定价基础之上,消费者自然会追问:在扣除原材料、人工、租金等显性成本后,品牌溢价与供应链效率是否真正支撑了这一价格体系?这场争议恰恰揭示了餐饮行业高价≠高质的信任痛点,当消费者为品牌支付溢价时,他们期待的不仅是可口的饭菜,更是透明合理的价值交换。

堂食餐馆控成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守住品质底线,这次预制菜争议的根本也正是,省掉了厨师成本和提高了翻台效率依靠的却是菜品或者说部分菜品的提前预制,即便这些菜是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的,但却违背了品牌价值来自于消费者信任这一基本市场规则。当部分经营者试图通过降低食材标准、简化烹饪流程来压缩开支时,实则是在透支消费者信任,最终将付出更大的市场代价。

这次西贝的“论战”风波,贾国龙一直强调符合国家标准,这一回应虽守住合规底线,却暴露了对餐饮行业本质的认知局限,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达标,而是信任经济的长期价值。在餐饮业竞争加剧的当下,控制成本是经营必修课,但真正的经营智慧,在于找到品质坚守与成本优化的平衡点。

控制成本无可厚非,但绝不能以牺牲品质为代价;品牌溢价必须与透明度同行,让消费者看清每一分钱的价值去向。餐饮定价的本质是成本、信任与品牌价值的平衡,随着消费者对餐饮品质与健康的重视,非预制菜模式可能成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向,但前提是企业能建立清晰的成本控制体系与定价逻辑。只有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定价策略才能真正支撑企业的长期盈利。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餐饮品质与健康的重视,非预制菜模式可能成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向,但前提是企业能建立清晰的成本控制体系与定价逻辑。毕竟,在餐饮业没有无缘无故的 “贵”,也没有不考虑成本的“情怀”,只有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定价策略才能真正支撑企业的长期盈利。

当“贵”成为信任的试金石,西贝们该交出怎样的答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