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Meta押注智能眼镜:AI助手加持,“超级智能”的雏形?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18 16:25:4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Meta押注智能眼镜:AI助手加持,“超级智能”的雏形?)

9月17日,在加州门洛帕克举行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再一次将公众的注意力拉回到一个并非新鲜却正处在拐点的品类——智能眼镜。四年前,Meta首次推出能拍照、能录像的Ray-Ban智能眼镜时,市场并未预料到它会成为爆款。但如今,随着数百万副被全球用户购入,Meta显然认为这是通往未来的一扇重要入口。


今年大会上,Meta一口气发布了三款新型智能眼镜,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Meta Ray-Ban Display”。它的最大亮点,是在镜片中嵌入了微型屏幕,可直接显示应用程序,播放音乐,甚至一键分享到Instagram。操作方式也有所革新——眼镜将通过腕带来进行控制,同时内置语音AI助手,可以通过摄像头和麦克风“理解”环境,并以对话方式进行交互。

这款眼镜定价799美元,几乎是前代产品的两倍,将于9月30日正式发售。价格的显著提升,也意味着Meta试图将其定位为一个真正的消费电子高端入口,而不仅仅是社交玩具。

从炫酷到实用:Meta的定位转变

与以往Meta推崇的“元宇宙体验”不同,今年的智能眼镜更多强调“日常使用场景”。在发布会上,扎克伯格描绘的使用方式,并不是沉浸在虚拟世界的游戏玩家,而是行走在街头的普通人:在散步时无需掏出手机即可阅读短信;在陌生街区,抬头便能获取超市路线。

这种转变背后折射出Meta对市场心态的调整。过去几年,虚拟现实(VR)设备因价格高昂、体积笨重、应用场景有限而始终难以普及,更多停留在游戏与小众社群。而智能眼镜的“低存在感”则显得亲和许多。它们外形与普通墨镜无异,摄像头、扬声器与麦克风均被隐匿设计,佩戴者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正如S&P Global Visible Alpha研究主管梅丽莎·奥托(Melissa Otto)所言:“元宇宙更多是为玩家而生,但请想一想——有多少人每天都会戴上太阳镜?”这句话道出了Meta新的商业逻辑:不再试图教育市场“进入一个新世界”,而是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将智能计算戴在脸上。

不完美的现场:AI助手的“小尴尬”

尽管产品构想令人兴奋,但Meta眼镜在现场的表现并非尽善尽美。当扎克伯格在发布会上现场示范时,他尝试让眼镜提供一份烧烤酱食谱,结果未能成功;当他试图拨打同事电话时,设备同样“卡壳”。这一幕引来现场观众的笑声,扎克伯格自嘲道:“他们总是劝我们不要做现场演示。”


但他随即补充:“眼镜将能看到你所看到的,听到你所听到的,然后独立思考。”这句话不仅是对AI功能的解释,更暗含Meta的战略野心:智能眼镜将成为AI的最佳落地形态,而非仅仅是一个配件。

“超级智能”的试验场

事实上,Meta在AI领域的投入早已进入“豪赌”状态。过去几年,公司每年斥资数十亿美元建设新型数据中心,并重组AI部门,目标直指“超级智能”——一种假设中超越人类大脑的AI形态。

在扎克伯格看来,眼镜是“超级智能”的理想载体。与虚拟现实头显相比,智能眼镜轻巧、不突兀,能够无缝融入日常生活。当硬件足够隐形,AI的能力就可以最大化发挥:随时随地记录、识别、分析和反馈。

换言之,如果说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体延伸”,那么智能眼镜则有望成为AI时代的“第二双眼睛”。Meta的逻辑是,只有当用户每天都愿意佩戴它,AI的能力才可能真正与现实世界融合。

然而,Meta的智能眼镜并非没有挑战。首先是定价问题。799美元的售价几乎是前代的两倍,定位直接冲击高端消费电子市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它的功能能否支撑这一价格,仍有待观察。

其次是隐私问题。智能眼镜内置摄像头与麦克风,这意味着它随时可能在公共场合记录和分析他人行为。Meta过去因数据隐私问题频频被诟病,如今这款“无形相机”是否会引发更多社会争议,尚难预料。

此外,产品生态也是关键。即便硬件再先进,如果应用生态不足,用户体验也难以支撑长期留存。Meta虽然强调Instagram等自家平台的融合,但要想让智能眼镜真正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仍需吸引第三方开发者构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从爆款到转折点?

四年前,第一代Ray-Ban智能眼镜凭借“拍照、录像、即时分享”的简单功能,意外俘获了大量年轻用户。但在此之后,产品并未掀起与智能手机相媲美的浪潮。

如今,Meta试图用更强大的AI、更贴近日常的使用场景,推动智能眼镜从“潮流玩具”走向“生活必需”。这或许是扎克伯格个人愿景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步——毕竟,当智能手机时代逐渐进入瓶颈期,谁能定义下一个入口,谁就能把握未来的主导权。

然而,Meta能否像当年苹果定义iPhone那样成功,还要看它能否解决技术、隐私、价格与生态四大挑战。否则,智能眼镜的命运可能只是又一次科技巨头的“实验性豪赌”。

Meta的新一代智能眼镜不只是硬件更新,更是一种野心的外化。它们既承载着AI时代的无限想象,也面对着现实落地的重重考验。

正如扎克伯格所言:“眼镜能看到你所看到的,听到你所听到的,然后去思考。”这句话既是对未来的许诺,也是Meta押注的最大风险。毕竟,在科技与人性的交汇处,理想与质疑总是并存。

可以肯定的是,智能眼镜将成为未来几年最值得关注的战场之一。而Meta,这家以“社交”为起点的公司,正在尝试以“超级智能”为目标,开辟全新的叙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世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