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现场演示两度“翻车” Meta发布首款带显示的AI眼镜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18 16:41: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现场演示两度“翻车” Meta发布首款带显示的AI眼镜)

9月18日,Meta发布了首款带显示的AI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该眼镜备摄像头、音频功能和半透明显示屏,可显示字幕并允许佩戴者回复文本聊天、获得AI提示和视频通话。同时,这款眼镜配有神经腕带,可将肌肉产生的信号(如细微手指动作)转化为眼镜操作指令。

Meta Ray-Ban Display起售价799美元,将于9月30日登陆美国部分实体店,并将于2026年初在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地开售。

据群智咨询数据,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到57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200%,而Meta作为业内引领者,预计在新品发布的带动下全年AI眼镜市场份额将超过65%。美银报告指出,智能眼镜组件的市场规模会从2024年的不到10亿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超140亿美元。而这一波浪潮中,80%以上的供应链供应商来自中国。

MetaCEO扎克伯格表示,眼镜是唯一一种能够让AI“见你所见、听你所听,并最终生成你想要的内容”的形态:“AI应该为人类服务,而不仅仅是存在于数据中心里,自动化地接管社会中的大部分事务。”

尽管现场演示出现了“翻车”,但这款产品的强大功能和性能还是获得了不少分析师的好评。

“APPLE WATCH”时刻?

带显示屏的Meta Ray-Ban Display眼镜是Meta预告已久的一大项目,也是公司旗下首款以“Meta”作为名称开头的眼镜。

作为一大创新点,该眼镜能够在右镜片内侧为用户投射一块彩色显示屏,从外部无法看到。这款600×600像素的显示屏可提供20度视场角内容显示,刷新率为90Hz。

硬件规格上,该产品搭载了高通骁龙AR1 Gen 1芯片,在算力方面并没有提升。在交互方面,Display眼镜的镜腿上配有触控板,并内置智能助手Meta AI,装载了语音控制功能。

在功能方面,除了Meta智能眼镜统一拥有的功能,Display眼镜首次支持了实时视频通话能力。在用户看到对方的同时,对方也能看到佩戴眼镜者的第一人称视角。该眼镜还拥有实时对话的字幕功能,能够自动转录用户的对话以及进行实时翻译。

据财联社报道,Forrester 研究主管Mike Proulx表示,这款产品的发布“让人想起 Apple Watch 首次作为智能手机的替代品亮相时的情景”。

科技风投家兼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管理合伙人Gene Munster也评价道:“这是Meta眼镜系列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现场演示两度“翻车”

尽管发布会上的产品让人眼前一亮,但在这场仅仅1个小时的直播中,竟然出现了两次演示“翻车”,还是让扎克伯格有点尴尬。

第一次是在当佩戴AI眼镜的体验者在直播中让Meta AI帮忙制作一道菜时,AI能并没有从酱料制作的“第一步”开始,而是直接回答说应该用酱油和芝麻油来调制。

第二次翻车是当扎克伯格使用腕带试图展示AI眼镜接听视频电话的功能时,又出现了问题。。扎克伯格反复用手环做手势,试图接听电话,但都失败了。

对此,扎克伯格都“甩锅”给现场的网络连接:“讽刺的是,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开发,但因为WiFi问题无法正常运作。”

不过在演示结束后,Meta的股价盘后小幅上涨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这些小型“翻车现场”似乎并没有影响投资者的士气。

在Meta之后,谷歌、苹果等AR赛道上的“老玩家”预计也将竞相推出新品。IDC 球移动设备追踪研究经理Jitesh Ubrani 表示:“不久前,消费者才开始接触眼镜上的人工智能,最近几个季度,各大品牌也开始在眼镜上加入显示屏,从而实现新的用例。”

据IDC最新发布的研报,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255.5万台,同比增长54.9%。其中全球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市场出货量161.8万台,同比增长256.8%;AR/VR市场出货93.7万台,同比下滑21.6%。智能眼镜市场在全球范围仍然以Meta为主要发力厂商,出货集中在美国与西欧市场。 

美银最新报告指出,随着市场重心从AI设备转向AR体验,消费电子硬件的供应链格局会迎来一轮大洗牌。智能眼镜组件的市场规模会从2024年的不到10亿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超140亿美元。而这一波浪潮中,80%以上的供应链供应商来自中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