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普微,能否趁势吃到“螃蟹”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引线 | 吴微 2025-09-18 18:01: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大普微,能否趁势吃到“螃蟹”)

《投资者网》引线  | 吴微 

AI算力建设浪潮正席卷全球,相关企业收入大幅增长。得益于算力建设需求的增加,成立不足10年的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普微")于今年6月向创业板提交了上市申请,成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首家以未盈利状态申报IPO的企业。 

这家2016年成立的企业级SSD供应商,2024年凭借PCIe 5.0产品的爆发式增长,营收飙升至9.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5.36%。但在公司高研发投入下,2024年大普微的净亏损仍达1.91亿元,企业未能扭亏为盈。 

值得关注的是,在多轮融资与股权激励后,大普微的股权已十分分散,公司依靠特殊表决权安排使其实控人拥有远超持股比例的表决权,这种"同股不同权"结构在A股市场尚属罕见。当AI热潮为存储行业带来历史性机遇,市场不禁关注:这家承载着国产替代期望的企业,能否跨越盈利的门槛? 

全栈自研的"硬科技"企业:从初创到IPO之路 

2016年4月,大普微正式成立,成立之后,公司就专注于数据中心企业级SSD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成为全球半导体存储领域的一支新兴力量。作为死磕高技术的企业,大普微自诞生之日起便备受市场瞩目。凭借主控芯片、固件算法到模组设计的"全栈自研"能力,这家企业级SSD产品供应商在激烈的半导体存储市场中迅速站稳脚跟。 

经过长期的发展,大普微的主营业务高度聚焦于企业级SSD产品。公司已构建起从主控芯片、固件算法到模组设计的完整技术链条,实现了PCIe 3.0到PCIe 5.0产品的全覆盖。尤为亮眼的是,其自主研发的主控芯片出货量占比已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充分彰显了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发展过程中,大普微的产品线迭代迅速,技术演进路径则清晰可见。2024年,随着自研PCIe 5.0主控芯片DP800的量产和客户的广泛采纳,当年该系列产品就实现收入2.48亿元,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迅速提升至25.84%,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34.94%。与此同时,作为市场主力的PCIe 4.0产品仍为公司贡献了7.07亿元的收入,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为73.62%,稳稳构成了公司发展的基石。 

得益于AI算力需求的增长,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云服务提供商均陆续成为了大普微的客户,包括字节跳动、腾讯(0700.HK)、谷歌等知名企业。在技术支持下,依靠稳健的收入增长与客户积累,2025年6月大普微向深交所提交了上市资料,拟创业板上市,公司也因此成为首家以未盈利状态申报创业板IPO的企业。AI技术发展与算力建设需求的增加,成为大普微冲刺IPO的重要底牌。 

AI浪潮下的SSD市场:千亿蓝海与国产替代机遇 

全球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正为大普微所处的企业级SSD市场带来历史性机遇。IDC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级SSD市场规模已达62.5亿美元,同比暴增187.9%,并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1亿美元。全球范围内,机构预测到2030年,企业级SSD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美元。 

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与推理过程,会产生对海量数据进行高速读写和低延迟访问的极致需求。因此,AI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数据存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推动了数据中心加速从传统机械硬盘(HDD)向企业级SSD转型。 

在AI应用场景中,企业级SSD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训练阶段,SSD负责高速存储和读取海量训练数据、模型参数和检查点;推理阶段,随着生成式AI应用的普及,视频、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需求大增,推动了16TB以上大容量TLC/QLC SSD的应用。铠侠公司预计,到2029年,近一半的NAND需求将与AI相关。 

已提前布局的大普微,在中国市场中已占据了一席之地。IDC数据显示,2023年大普微在中国企业级SSD市场的出货量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2.0%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6.4%。然而,国内竞争对手忆联信息(Unionman)以11.4%的市场份额成为国产厂商的领头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普微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 

全球企业级SSD市场则由三星(005930.KS)、SK海力士(000660.KS)、西部数据(WDC)、美光(MU)和铠侠(KIOXIA)等传统国际巨头主导。这些企业凭借NAND Flash存储颗粒生产、品牌效应和全球化销售网络,构建了极高的竞争壁垒。 

不过,AI浪潮带来的技术迭代窗口期,仍为大普微这样的本土企业提供了切入市场的机会。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未来企业级SSD市场的竞争将围绕三大关键展开,即AI驱动的技术迭代、中国本土厂商的崛起以及精准的产能规划和供应链管理。 

盈利困局与资本迷局:研发投入、竞争压力与特殊股权安排 

尽管营收快速增长,但高研发投入与高股份支付计提的大普微仍深陷亏损的泥潭之中。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亏损额分别为-4.34亿元、-6.17亿元和-1.91亿元,截至2024年末,累计未弥补亏损高达5.91亿元。 

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大普微在报告期内维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性,这成为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2024年大普微的研发费用率仍超过了28%,高于当期公司27.28%的毛利率。值得欣慰的是,2024年公司亏损已大幅收窄,净亏损从2023年的6.17亿元降至1.91亿元,毛利率也已转为正值。 

就公司的盈利情况,大普微管理层给出了明确预期,称公司最早于2026年度实现盈利。这一目标的可行性建立在三个关键因素上,即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产品结构优化提升盈利能力,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持续向好。随着PCIe 5.0等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大普微的盈利前景正在逐步明朗。国信证券研究报告预测,全球企业级SSD出货总容量将从2024年的219EB增至2028年的517.6EB,这将为大普微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然而,大普微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首先,与国际巨头相比,大普微在公司规模、品牌知名度和上游NAND资源获取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其次,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忆联信息、忆恒创源(Memblaze)、浪潮信息(000977.SZ)和江波龙(301308.SZ)等本土企业正借助政策支持和本土化服务优势,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给大普微的发展造成了压力。特别是原材料供应的自主可控上,大普微与竞争对手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 

大普微的融资历史与股权结构同样引人关注。公开信息显示,自2016年成立以来,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2024年12月公司最后一轮IPO前增资时,其投后估值达到68.10亿元。若按拟募集资金18.78亿元推算,其潜在上市后市值可能达到或超过187.79亿元,几乎是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的三倍。 

而经过多轮融资与股权激励后,大普微的股权已十分分散。公司实控人则通过与股东签署特殊表决权安排,以16.71%的持股控制了公司66.74%的发行前表决权,这样表决权过于集中的安排,给公司的治理提出了挑战。同时,大量股权由财务投资人持有,也增加了企业上市后,股东减持的压力。 

大普微的IPO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资本运作,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的一个缩影。作为创业板首家未盈利的拟上市企业,公司若能顺利发行,将为更多处于投入期的"硬科技"公司树立标杆。在AI浪潮推动存储行业进入新增长周期的背景下,大普微能否跨越盈利门槛,实现从技术领先到商业成功的转变,不仅关乎公司自身命运,也将深刻影响着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的未来走向。 

对投资者而言,大普微的故事既充满机遇也蕴含风险。当技术突破遇上资本追捧,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如何在巨头环伺中找到差异化路径,或将成为决定大普微能否在AI存储赛道上走得更远的关键。在半导体行业,技术领先只是起点,商业成功才是终点。大普微的IPO之路,或许正是中国硬科技企业成长历程的一个缩影。(思维财经出品)■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浪潮信息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