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科创氛围渐浓,创投机构忙开香港办公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随着二级市场港股IPO火热、一级市场港投公司等加码投资支持,香港科创生态乘势崛起,对创投机构吸引力不断提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创投机构谋划组建香港团队,并在当地新开办公室。
今年5月,孚腾国际正式成立,为上海国投旗下孚腾资本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并购基金出身的晨壹基金今年也在香港设立了办公室,并启动了新的美元基金;在西安、北京、上海都设立了办公室的早期投资机构中科创星,今年也计划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实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覆盖。
当许多科创企业寻求香港上市,并以香港为起点开始做国际化业务。对创投机构来说,在香港落地办公室可以为这些被投科创企业的上市、出海等带来助力。
同时,在一级市场的早期投融资方面,香港不仅人才优势与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并且随着“创科产业引导基金”等支持政策的提出,香港正成为创业与投资的沃土。另外,对内地许多人民币机构来说,在香港落地生根,也为其国际化业务布局打下基础。
香港资本市场重新闪耀
今年以来,香港市场吸引力正不断提升。老虎集团 CFO、老虎证券香港 CEO曾庆飞透露,香港资本市场自去年9月以来出现显著回暖,交易额、换手率及上市公司规模均实现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港股融资额超过1000亿港元,同比增长700%,目前有200多家企业在排队上市,同比增长一倍多。
“在三四年前,如果被投企业因为A股上市困难想去港股上市,我们会有所疑问,甚至会考虑劝企业再观察下大环境,争取A股上市。经过这几年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机构,对港股上市都有了很大的态度转变,香港已经成为具备全球化视野的中国企业上市选择的重要地点。”博原资本合伙人丁浩说。
据了解,博原资本是博世集团成立的专注于中国深度科技领域的市场化投资平台,主要投资方向包括可持续交通、智能制造及物联网、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碳中和”等领域。其投资的黑芝麻智和佑驾创新能在去年登陆港股市场,同时还有一系列被投正在筹备香港上市。
晨壹基金合伙人章童认为,香港资本市场正在重新崛起,并且速度非常快。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央大力政策支持以及制度创新红利,另一方面,更深层次驱动因素是内地企业基于出海全球化战略的主动选择。
许多被投企业在当前出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内卷竞争加剧、增速放缓以及地缘政治带来的产业链重构等,这导致出海成为许多被投企业下一步发展的必选项。香港资本市场拥有良好的国际投资人基础和很好的法治环境,因此成为许多企业出海的首选。
过去,中国企业主要是产品出海,以销售为主,将产品销往海外。随着产业链重构,现在很多企业是产能出海,整个销售体系架构可能在海外重新构建,这带来了巨大的资金需求。香港通过各种政策吸引全球顶尖人才,重点布局硬科技、生命科学等前沿产业,为创新企业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支持,作为投资机构,鼓励被投企业抓住制度红利,尽快借助香港资本市场优势实现全球化布局。
“我们最近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希望能够借助香港资本市场的力量,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带来助力。”天星医疗创始人董文兴说。
据了解,天星医疗是一家专注于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的创新型医疗器械公司。自启动全球化商业网络布局以来,公司产品已经进入50余个国家及地区。过去三年,公司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约50%,尤其在海外收入快速增长。
董文兴坦言,公司业务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在营收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香港作为国际化的融资平台对公司发展非常重要,在提升公司在全球的品牌力、吸引国际化人才、快速做好国际融资平台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一级市场早期投资生态加速完善
除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崛起对拟上市企业充满吸引力,香港的一级市场早期投资生态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2024年10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其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时提出,香港将设立100亿港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成立母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半导体与智能设备、先进材料和新能源等,系统性建设创科产业生态圈。
并且,发挥港投公司“耐心资本”力量,港投公司会继续引导和杠杆市场的资金,合力吸引创科企业落户和扎根香港。据了解,港投公司素有“港版淡马锡”之称,主要承担着香港招商引资与科创培育工作,目前其已引入思谋科技、百图生科、银河通用等知名AI企业。
今年9月17日,李家超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指出,备受关注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将于2026—2027年度启动,由政府积极引导市场投资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
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表示,香港早已不再是传统的“贸易中转站”,而是进阶为“超级增值人”——为企业提供创新生态、人才、市场、资本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全面赋能。香港的创新生态正在加速成型。政府投入超过2000亿港元推动科创,北部都会区和新田科技城可以为创新企业提供土地空间。而人才方面,香港拥有5所全球百强高校,通过“高才通”“优才通”等计划已吸引超过20万高端人才落户,“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地”的定位日益清晰。
“香港有许多发展科创的配套支持政策,作为最早一批在内地开展实业与投资布局的港资背景机构之一,搭建‘香港产业资本平台’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溢倡资本董事长曹志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据了解,依托家族核心成员在港及国际资源网络,溢倡资本正着力推进跨境资本协同,搭建“香港产业资本平台”。具体来说,溢倡资本对接香港特区政府相关机构,包括港交所、香港科技园、数码港、各大高校及国际资本市场,联通内地优质科创项目与境外资源,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企业提供境外募资、资本对接及国际化发展支持。该平台拟通过设立产业基金、香港产业加速器等载体,集成项目路演、资本引导与国际资源对接功能。
近日,溢倡资本与母基金周刊(FOFWEEKLY)发布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携手,推动内地与香港在科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双方将联合在港央企等合作伙伴,周期性分赛道、分阶段组织内地科创企业及GP赴港,与香港特区政府部门、在港VC/PE、母基金、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及IPO基石基金等外资机构进行深入对接。
内地创投争设香港办公室寻求国际化
当香港科创生态乘势崛起,许多内地创投机构正接连设立香港办公室,寻求业务国际化。
比如在今年5月,孚腾国际正式成立。近日,在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暨第六届鹭江创投论坛的香港投资专场活动上,孚腾资本孚腾国际(香港)总经理张森森介绍称,孚腾国际主要是为了帮助孚腾系被投企业出海,将香港作为出海第一站。
今年8月底,上海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带队访问香港,孚腾资本负责人、孚腾香港团队参与陪同。据了解,为支持优秀科创企业对接香港资本市场,访问团此行专门带领部分被投优秀企业代表,集中拜访了香港交易所。
除了上海国投旗下的孚腾,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还有多家国资机构计划在香港设立办公室。晨壹基金也已进行香港业务布局,同时,今年8月,港交所宣布,委任晨壹基金管理合伙人、阿里巴巴集团前董事会主席张勇为港交所旗下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成员。
还有一些早期投资机构也谋划将业务发展到香港,比如,中科创星正计划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实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覆盖。
“在大湾区,香港科技发展实力强劲,这里的高校和科学家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我们选择未来在这里落地办公室。同时,在香港设立办公室也能够使得我们的业务变得更加国际化,硬科技企业未来也是必须要出海的。”今年6月,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提到。
“香港正在全力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对创投机构来说,抓住香港科创发展的机会就是抓住未来。并且,许多人民币机构也都有着双币化的想法,香港可以说是内地人民币机构走出去的桥头堡。”一位在今年频繁出差香港的创投机构合伙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