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后疫情时代的凯普生物:核酸检测“家底”难填医院“新坑”

来源:子弹财经 2025-09-19 19:40: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后疫情时代的凯普生物:核酸检测“家底”难填医院“新坑”)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孟祥娜

编辑 | 胡芳洁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在新冠疫情最严峻的2022年,凯普生物曾以56亿元营收、17亿元净利润的高光业绩,一举成为抗疫战场上的“核酸先锋”。

然而,当疫情红利退潮,这家曾被视作分子诊断领域“隐形冠军”的企业,陷入上市以来最艰难的转型阵痛。

近日,凯普生物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凯普生物营收3.15亿元,同比下滑23%,净亏损扩大至8959万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16%。

作为国内领先的分子诊断产品及服务一体化提供商,凯普生物已在HPV筛查领域布局多年。早在2006年,凯普生物就拿到我国首张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HPV检测产品新药证书。

但如今,伴随着宫颈癌HPV检测产品集采政策的持续推进,产品价格被显著压低,叠加新冠业务红利消退后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如何在低价竞争与技术突破中找到破局之道,成为摆在凯普生物面前的核心命题。

1、减员降薪,公司仍陷亏损泥潭

凯普生物成立于2003年,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2017年4月,其在创业板上市。

上市之初,公司的核心产品为体外诊断试剂,针对宫颈癌、性病等传染病,地中海贫血、蚕豆病等遗传病,以及婚前体检、新生儿缺陷病等的诊断产品。

尤其是主要应用于宫颈癌筛查和诊断的HPV检测领域,公司研发了HPV 21分型试剂盒、HPV 13高危荧光试剂盒、HPV 12+2高危荧光试剂盒等相关诊断试剂,在国家两癌筛查HPV试点、各省市宫颈癌HPV筛查方面也得以采用。2017年,HPV试剂占公司全年营收比例超八成。

从业绩来看,2019年之前,凯普生物一年营收不超过8亿元,归母净利润不超过1.5亿元。

2020年至2022年,公司迎来业绩暴涨,营收从2019年的7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5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更是从1.5亿元猛增至17.25亿元,三年间实现数倍级增长。

(图 / Wind)

这得益于疫情初期,公司快速研发多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产品,部分产品获巴西、秘鲁等多国认证及欧盟CE认证、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应急使用清单,相关检测试剂、配套仪器等还出口至巴西、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助力疫情防控,旗下18家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积极承担多地核酸检测任务。

公司业绩大涨,高管团队的薪酬也同步大幅上涨。

2022年,公司董事长管乔中、副总经理管秩生、总经理王建瑜的薪酬高达374万元、939万元、611万元,较2021年增加了103万元、625万元、350万元。员工工资也有上涨,2022年,公司员工人均薪酬26.65万元,较2021年增加了9万元。

但自2023年起,疫情红利不再,凯普生物业绩步入显著下滑通道,2024年全年净亏损达6.5亿元,盈利能力遭遇重大挑战。

(图 / 界面新闻图库)

业绩下滑,公司也在缩员降薪。2024年末,公司的员工总数2205人,较2022年的3339人较少了1134人,公司人均薪酬也由2022年的26.65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15万元。

但这仍未能使得公司业绩回暖。2025年上半年,凯普生物营收3.15亿元,同比降幅达23%,归母净利润为-8959万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6%,业绩颓势依旧。

面对业绩低谷,深耕多年的HPV检测优势,能否成为其破局的关键?

2、HPV业务遇集采压价,办医院难破局

作为国内宫颈癌筛查HPV检测领域的先行者,凯普生物早在2006年便率先拿下我国首张HPV检测产品新药证书。

2023年,其针对宫颈癌筛查用途的HPV12+2型检测试剂盒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我国首个明确标注“宫颈癌筛查”预期用途的HPV检测试剂盒,进一步巩固了凯普生物在HPV检测技术研发、宫颈癌筛查应用领域的传统优势。

但随着HPV检测纳入多省联盟集采,这一优势业务遭遇“量价平衡”的严峻考验。

2023年,安徽牵头的25省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凯普生物虽凭借技术积累与临床口碑,以337万人份的中标量拿下24.17%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但HPV相关检测产品的出厂价下降幅度较大,以量换价模式暂时未带来收入增长。

此外,自2025年1月1日起,公司销售自产检测试剂的增值税率由3%调整至13%,也影响公司分子诊断产品的收入规模。受以上影响,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子诊断营收5.68亿元、2.13亿元,同比下滑20%、28%。

(图 / 2024年年报、2025年半年报)

医学检验服务与医疗大健康服务成为业务调整的重要方向。早在2015年,凯普生物就开始布局医学检验实验室,现有31家医学实验室运营。

但因市场供需关系变化,检验服务收入整体减少,2025年上半年,医学检验服务收入9157.45万元,同比下滑19%,且因实验室固定成本及人力开支较大,已经出现经营亏损。

现阶段对凯普生物而言,医疗大健康服务超越普通业务布局,成为其必须全力押注的核心赛道。然而,无论是医学科学园还是医院建设,都需在前期持续投入高额成本。

2022年,公司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规划建设凯普医学科学园,总预算15.12亿元。

对于建设凯普医学科学园的原因,公司表示,试图打造高端生物医学实验室耗材及体外诊断原材料生产基地、核酸分子检测配套试剂生产基地、生物仪器研发智造基地等,向上下游拓展,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在建工程为2.4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较2024年末增长了0.52%,主要是投资凯普医学科学园所致,但目前项目进度仅为16.35%,这意味着后续科学园的建设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图 / 公司中报)

除此之外,公司还竞拍医学科学园相邻地块,投资建设广东康和医院,定位“大专科、小综合”,试图打造聚焦妇幼健康和肿瘤防治的特色医院。

但因2020-2022年期间,公司的应收款回款缓慢,公司调整了广东康和医院的动工建设,集中资源在潮州总部西侧综合楼开设二级综合医院“潮州凯普康和医院”,该医院自2024年6月开始试运营,并取得了互联网医院资质。

但因潮州凯普康和医院运营初期收入尚不能覆盖开业支出、人力成本等运营成本,医疗大健康板块处于亏损状态。

实际上,不仅是潮州凯普康和医院,多数医院需5-10年运营才能实现资金回笼,对企业现金流稳定性要求极高。

比如,肿瘤专科医院美中嘉和、以器官移植著称的树兰医院、国内高端私立医院和睦家均深陷亏损泥潭。这意味着,凯普生物在医院建设、运营方面依然挑战重重。

3、贷款建设医学科学园,9亿多应收款难盘活

从财务上来看,同期,公司的货币资金和大额存单9.3亿元,但远不够后期广东康和医院以及凯普医学科学园的投资建设。

为方便后续项目的建设,2023年,凯普生物全资子公司广东凯普医学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向银团申请贷款9亿元专用于凯普医学科学园建设项目,贷款期限为10年,并由凯普生物为其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公司持有的凯普医学产业的股权作质押担保等。

从银团贷款的实际支撑效果来看,9亿元专项贷款虽为凯普医学科学园提供了初始资金保障,但结合项目15.12亿元的总预算与仅16.35%的进度(对应已投入约2.2亿元),剩余约12.9亿元的建设资金需求中,贷款仅能覆盖约69%,将存在近4亿元的资金缺口。

(图 / 公司中报)

而原规划的广东康和医院项目虽暂未明确重启时间表,但未来若重启建设,仍将进一步增加资金消耗,这使得公司在“科学园建设+医院运营/建设”的双重资金需求下,资金链承压显著。

更关键的是,公司核心现金流来源正被应收账款拖累。2020年至2022年,公司接受各地卫健委委托,提供相关检测服务,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应收账款。

截至6月末,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高达19.3亿元,虽已计提坏账准备9.9亿元,但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仍高达9.4亿元。其回收进度与地方财政支付能力、结算流程密切相关,存在回收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特点。

凯普生物在医学科学园建设需持续投入、潮州凯普康和医院尚处亏损阶段的背景下,面对现有资金储备与项目需求的差距,是否会通过二级市场募资补充资金,以保障核心项目推进与整体经营稳定?对此,「子弹财经」向凯普生物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尚未回复。

实际上,凯普生物自2017年上市至今已累计募资14.6亿元,其中2020年以45.76元/股定增募资10.5亿元用于核酸分子诊断产品产业化、抗HPV药物研发等核心项目,然而抗HPV药物研发已延期至2026年。

(图 / 界面新闻图库)

当前公司股价仅5.79元/股,不仅低于18.39元/股的IPO发行价,还低于此前定增价格。2025年二季度,北京新维港科技有限公司已退出前十大股东。

在研发项目延期、股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公司需如何向市场传递发展信心以稳定投资者预期?又该如何通过推进核心项目落地等扭转股价颓势与股东离场的局面?截至发稿,凯普生物尚未就此给予回复。

当下,凯普生物的每一步决策,都将牵动其能否在转型阵痛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平衡点,而市场与投资者,仍在等待一个清晰的信号。

*文中题图来自:界面新闻图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美中嘉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