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万吨高端负极材料生产线正式开工,高速成长的晖阳新能源(EPOW.US)朝着行业头部加速迈进)
“2万吨高端负极材料生产线正式开工”的消息一出,有负极材料行业“黑马”之称的晖阳新能源(EPOW.US)再度回到了市场的聚光灯之下。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晖阳新能源于9月16日在黔西南州安龙县隆重举行了“2万吨高端负极材料生产线”的开工仪式。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达4.67亿元,规划产能为2万吨高端负极材料,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预碳化、高温碳化及自动化成品线等核心环节。
若结合晖阳新能源的经营情况以及行业的新动向来看,便可知晓此次新项目的开工对于晖阳新能源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公司高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亦是其加速提升市场地位的关键所在。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晖阳新能源便呈现出了爆发式成长,其2022-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3812.57万美元、4505.04万美元、6499.77万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4.57%、18.16%、44.28%,强劲成长势能展露无疑。
而爆发式成长的背后主要得益于晖阳新能源采取了正确的产品发展策略,其在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力提升的理念下,以具备显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在储能及动力电池领域不断拓展,从而锁定了锂电头部企业的长期订单,特别是在储能细分领域,晖阳新能源形成了赛道卡位优势,公司储能领域的石墨负极产品规模位居全国前三。
晖阳新能源表示,根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订单情况,公司预计2025年石墨负极的出货量将达到4-5万吨,这较2024年2.82万吨出货量将增长41.84%-77.3%。而晖阳新能源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线基地一期的年产规模便是5万吨,这就意味着,2025年晖阳新能源的该生产线或有可能已在满负荷生产,在公司的持续高速成长下,其产能已相对紧缺,因此开启“2万吨高端负极材料生产线”的建设已十分有必要。
据悉,这新开建的“2万吨高端负极材料生产线”预计可于今年内投入使用,且在项目达产之后,对晖阳新能源的利润释放将大有裨益。要知道,随着晖阳新能源出货规模的不断增加,公司2024年的净亏损已大幅收窄,且2025年在出货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公司已开始有选择性的执行高毛利订单,因此晖阳新能源有望于2025年实现扭亏为盈,而新建的这“2万吨高端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可为晖阳新能源新增年销售额8亿人民币,新增年利润1.2亿元,这将大幅增厚公司的净利润,有望推动晖阳新能源市值跃升。
而从行业层面来看,目前锂电和储能产业已有明显的回暖迹象。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高增、全球储能市场的超预期爆发以及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崛起,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已大幅增长,例如多家券商报道,宁德时代已将对供应商的2026年要货指引上修至1100GWh,相比之前的预期已大幅增长了46%。
且政策的强力支持和引导也将加速锂电和储能行业的不断成长。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到2027年国内储能装机规模翻倍的目标,将以往的市场预测转变为必须实现的"政策目标底线",这或将带动锂电、储能行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由此可见,晖阳新能源“2万吨高端负极材料生产线”的开建不仅是为了解决自身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产能紧缺,这亦是公司乘行业趋势向好后大干快上的前瞻性布局,这有利于公司新建产能的快速释放以及市场规模的加速扩张。
且晖阳新能源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的总规划产能为10万吨,若后续市场需求旺盛,晖阳新能源可实现快速扩张。同时,晖阳新能源在安徽省阜阳市规划的总产能21万吨锂电负极材料的项目已完成了环评、规划等建设的前期阶段,为产能的扩张做了充分准备。从产能规划也不难看出,晖阳新能源的长期发展目标是在负极材料行业做到全球头部。
值得注意的是,晖阳新能源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已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简称“中引地项目”)立项,并获得430万元的发展经费,这是对晖阳新能源在高端人造石墨、前沿碳材料领域的创新性研究的高度肯定,这也是晖阳新能源持续秉承着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力提升理念的又一有力证明,这对于晖阳新能源以科技创新塑造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将起到关键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回暖、产能的扩张、以及公司对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持续追求,晖阳新能源有望延续高速发展态势,其市场份额也有望持续提升,进而推动公司加速迈向行业头部。与此同时,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将助力晖阳新能源利润的加速释放,届时晖阳新能源的内在价值有望实现裂变式增长,这或将开启晖阳新能源价值重估的大级别行情,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