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一只,即将发布!)
【导读】又一只区域指数即将发布,公募积极布局区域主题产品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区域指数阵营迎来新成员。
9月23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指数)将发布中证智选杭州创新50指数。据业内消息,该指数大概率为基金公司定制指数,后续跟踪这只指数的区域主题基金有望上报,为投资者布局杭州区域创新产业提供新工具。
近年来,基金公司持续布局区域主题产品,产品矩阵不断丰富。从业绩表现来看,区域主题基金整体交出了亮眼答卷。不过这类指数或面临一定规模挑战,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证智选杭州创新50指数即将发布
后续或有主题产品上报
区域指数即将再添新丁。9月22日下午,中证指数公司公告称,将于2025年9月23日正式发布中证智选杭州创新50指数,为市场提供更多投资标的。
中证智选杭州创新50指数从内地与香港市场中,选取50家信息技术、通信、医药卫生、乘用车及零部件等行业中市值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研发投入水平较高的浙江省杭州市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内地与香港市场科技创新代表性较强的杭州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从具体编制方案看,样本空间而言,内地市场同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香港市场取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样本。
对于样本空间内符合可投资性筛选条件的证券,选取注册地或主要办公地位于杭州市且在沪股通、深股通和港股通范围内的上市公司证券进入下一步筛选;在上述证券中,选取信息技术、通信服务、电力设备、机械制造、医药卫生、化学制品等行业的公司证券作为待选样本。
在待选样本中,剔除过去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均值不足3%的证券,对市值排名前三的证券豁免上述要求;对于剩余待选样本,按照市值规模、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研发强度排名,选取靠前的50家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公司,将样本公司下所有待选样本作为指数样本。
从指数表现看,年初至今的收益为36.24%;近三年、近五年的年化收益分别为8.15%、1.92%;近三年、近五年的年化波动率分别为27.93%、26.82%。
中证智选杭州创新50指数发布后,标志着区域指数再上新。据了解,后续会有跟踪这一指数的区域主题指数基金产品上报。
另据了解,目前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智选系列指数都是基金公司定制指数,例如智选创新价值指数由建信基金定制、智选高股息指数由广发基金定制、智选科创价值50指数则由华夏基金定制,相关产品均于今年发行成立。
此外,还有一些定制指数相关产品正在等待审批。例如,5月28日中证智选船舶产业指数发布,富国中证智选船舶产业ETF于8月28日提交申报材料。
区域主题产品布局多点开花
主动基金业绩领先
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产业崛起,基金公司对区域主题基金的布局步伐不止。
据Wind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场已有25只区域主题基金,产品类型丰富多元:既有指数型产品,也有主动管理型产品;以权益类基金为主力,同时涵盖少量债券型基金。
从布局区域来看,经济活跃的重点区域成为核心方向。长三角区域相关主题基金数量居前,包括中海魅力长三角、汇添富中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ETF、鑫元长三角区域主题等权益产品,以及创金合信中债长三角中高等级信用债这类债券产品。
大湾区也是布局热点,已有工银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平安粤港澳大湾区ETF、圆信永丰大湾区主题等多只产品。
京津冀地区也有基金公司布局,天弘京津冀主题基金于2021年5月成立,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基金今年6月刚成立。
珠三角区域布局虽起步早但产品相对稀缺,汇丰晋信基金2017年发行的汇丰晋信珠三角区域基金,仍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的珠三角主题基金。
除以上覆盖范围较广的区域策略基金外,部分基金公司还瞄准单一区域或小区域机会,如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ETF及联接基金是较早成立的区域主题基金,南华基金布局了中证杭州湾区ETF及联接基金,嘉合基金2022年底成立嘉合胶东经济圈中高等级信用债基金,博时基金则布局了博时中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份ETF。
业绩表现方面,区域主题基金整体亮眼。从成立以来收益看,25只产品中仅1只收益率小幅告负,其余均实现正收益,且主动管理型基金业绩优势显著:中海魅力长三角、汇丰晋信珠三角区域、圆信永丰大湾区主题A成立以来收益率分别达274.50%、153.59%、108.51%。
截至9月19日,今年以来全部产品均斩获正收益,其中5只涨幅超30%,中海魅力长三角以56.96%的涨幅领跑,富安达长三角区域主题A、圆信永丰大湾区主题A、汇丰晋信珠三角区域、博时中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份ETF分别上涨52.32%、40.21%、32.60%、30.79%。
对此,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分析称,区域主题基金的业绩亮眼,本质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红利——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产业集群优势突出,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企业集聚度高,为基金业绩提供了优质底层资产;主动管理型基金能更灵活地挖掘区域内细分赛道龙头,而且持仓更加集中,因此在收益表现上更具优势。
不过,尽管业绩表现良好,区域主题基金却面临显著的规模困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25只区域主题基金总规模较发行时的总规模已腰斩,绝大多数产品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缩水。
业内认为,规模承压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区域主题基金投资范围相对集中,短期波动易引发资金避险离场;二是部分产品成立后缺乏持续营销与投资者教育,导致市场关注度逐渐降低;三是当前全市场主题基金类型丰富,消费、科技、新能源等行业主题基金覆盖范围更广,对区域主题基金形成一定资金分流。
“基金公司需进一步深耕区域产业研究,通过精准选股或优化指数编制方案强化业绩韧性,同时加强投教工作,让投资者更清晰认知区域经济长期价值。”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说。
编辑:格林
校对:王玥
制作:鹿米
审核:陈墨
注:本文封面图由AI生成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