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康迪科技董学勤的“反内卷”哲学:“北美”非公路车的中国制造新范本)
引言:当国内新能源车企在价格战中杀红眼时,这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却在美国高尔夫球场和社区街道找到了蓝海。
紫金财经9月25日消息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希尔顿酒店里,2025 EqualOcean出海全球化百人论坛的现场弥漫着一种兴奋与焦虑交织的复杂情绪。亿欧董事长王彬在开场致辞中描绘着中国品牌全球化的黄金十年,台下坐着的企业家们则默默计算着自家业务与国际市场的距离。
康迪科技集团董事长董学勤的登场带来了一丝反差萌。这位执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掌舵人,没有大谈AI革命或元宇宙,而是兴致勃勃地介绍起高尔夫球车和“农夫车”——没错,就是那些在社区的道路上慢悠悠行驶的非公路车辆。
“现在各行各业都卷,不只是国内卷,国外也很卷。”董学勤一语道破了会场内许多人的心声,“在国外很多市场卷来卷去还是中国的企业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在卷。”这句调侃,引发现场一片会心的笑声。
另辟蹊径,非公路车市场的降维打击
康迪科技的选择看似出人意料,实则充满战略智慧。当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沉浸在“每公里续航成本”、“百公里电耗”的内卷式竞争时,康迪悄然将电动汽车技术应用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非公路车。
董学勤透露了一个关键洞察:“如果说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红海市场,那么非公路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就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蓝海市场。”康迪利用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积累的技术,对非公路车进行“降维打击”。
他们是全球第一个用汽车底盘开发电动高尔夫球车的企业,也是第一个完全按照电动化底盘打造电动UTV(多功能任务车)的公司。这种技术迁移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对市场的精准判断。
康迪的财报数据证明了这一策略的成功。尽管董学勤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据公开资料显示,康迪科技在北美市场的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其高尔夫球车和全地形车产品已进入Costco、Lowe's等北美超过1050家大型零售卖场。
本土化破局,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
康迪科技的出海之路经历了从“制造出海”到“生态出海”的进化。董学勤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三海战略”:制造出海、智造出海、生态出海。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康迪拥有近2万平方米的工厂,实现了从简单组装到全链路生产的升级。这种深度的本土化布局,不仅降低了贸易壁垒风险,更让康迪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
最具创新性的是康迪的品牌本土化策略。他们与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合作,推出了32支球队的联名款高尔夫球车。“这个车是限量款,价格也卖得比较高,主要是推广品牌,提高品牌价值。”董学勤透露道。这种跨界合作不仅提升了品牌溢价,更让康迪深度融入了美国本土文化。
相比之下,许多中国企业的出海仍停留在产品输出阶段,缺乏文化融入和品牌建设。康迪的做法展示了一种更加成熟的出海模式——不是简单地将中国产品卖到海外,而是成为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一部分。
技术赋能,从车辆制造到智能生态
康迪科技的反内卷之道不仅体现在市场选择上,更体现在技术路线上。
董学勤在演讲中展示了康迪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新探索,例如与云深处科技合作开发的球童机器狗和巡检机器狗。
这些创新产品展现了康迪的差异化战略,不做大而全的AI平台,而是将AI技术与特定场景深度融合。高尔夫球童机器狗能够管理球杆、定位球员、分析挥杆动作;巡检机器狗则能通过人脸识别和声光干预,提供低成本的安全解决方案。
“用中国的技术,用北美的场景和本地的渠道。”董学勤道出了康迪的核心战略。这种思路与许多一味追求技术领先的中国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康迪更关注技术应用的场景化和商业化。
董学勤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康迪已经向印尼GoTo集团提供了3台机器狗,用于场景验证和技术测试。这种基于实际需求的合作模式,远比那些追逐概念炒作的策略更加务实和可持续。
全球化布局,供应链的协同创新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康迪科技没有选择退缩或对抗,而是通过全球化布局实现风险分散。董学勤分享道:“康迪在国内有4个生产基地,加大了在美国的生产能力,同时在其他地区,比如说中国的台湾地区、东亚地区和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来生产我们的产品。”
这种分布式生产模式不仅降低了地缘政治风险,还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康迪现在能够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生产布局,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更重要的是,康迪正在构建一个全球协同的创新网络。董学勤强调:“希望以点带面,希望和供应链和合作伙伴一起协同出海,可以在海外形成产业的集群效应。”这种开放的合作心态,在当今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反内卷的启示,差异化竞争的价值
康迪科技的成功实践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反内卷启示。
在论坛上,董学勤的一句“在国外很多市场卷来卷去还是中国的企业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在卷”道出了当前出海企业的普遍困境。
但康迪的选择展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不是通过更低的价格或更高的配置参与竞争,而是通过重新定义竞争维度来创造新的市场空间。非公路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正是这种差异化竞争的典型代表。
里斯战略咨询全球CEO张云在随后的演讲中印证了这一观点:“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本质上是对重要市场的新一轮的品类创新,如果你没有创新就很难真正成为当地市场的数一数二的品牌。”
康迪科技的实践表明,反内卷不是逃避竞争,而是选择更有利的竞争战场;不是简单地寻找低成本生产基地,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价值重构来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论坛结束时,董学勤的发言仍在会场回荡:“康迪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仅局限于新能源电动的非公路车产品,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到具身智能这个领域。”
这或许正是康迪科技反内卷哲学的精髓。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始终寻找技术与需求的新结合点;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对创新方向的敏锐把握。
当众多中国企业仍在价格战的泥潭中挣扎时,康迪科技已经以开放的姿态驶向了更广阔的空间。毕竟,在新能源汽车的红海中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在非公路车的蓝海中“反内卷”——这或许就是董学勤的反内卷智慧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