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石油七十五载奋斗:从12万吨到“三个1亿吨”的答卷)
9月25日,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中国石油迎来成立7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在同日召开的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中国石油集团党组成员、老领导、老同志代表、“两院”代表、劳模代表、先进代表等共同回顾中国石油成立75年来走过的奋进历程。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表示:“75年前的今天,中国石油正式成立,翻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
1949年,新中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石油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当年,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成立,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开始由分散走向集中统一管理。为国找油,成为一代代石油人最坚定的使命。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先后发现了克拉玛依、大庆、辽河等大油田。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一举跻身世界产油国前列。
改革开放为中国石油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1993年,中国石油率先“走出去”,中标秘鲁塔拉拉油田项目,开启国际化经营新篇章。如今,中国石油已建成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运营着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亿吨以上。
进入新时代,中国石油形成了国内原油、国内天然气、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新格局。国内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的约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2,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
面对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中国石油积极构建多能互补、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中石油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已占国内能源供应比例的7%,在绿氢、CCUS、地热等技术领域走在行业前沿,并开始战略性布局可控核聚变等未来终极能源技术。
科技创新为中国石油发展提供硬核底气。从打破“陆相贫油”论的地质理论突破,到如今深地塔科1井成功钻探至万米以上,中国石油在页岩油气革命、超深钻探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同时,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3000亿参数的“昆仑大模型”赋能全产业链,智慧油田、智能炼厂成为现实。
七十五载栉风沐雨。中国石油从最初年产量12万吨,到今天“三个1亿吨”格局的持续巩固,不仅见证了我国石油工业的飞跃发展,更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石油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继续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