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雷军: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雷军: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在今天的的年度演讲中,小米创始人雷军回顾了公司的芯片历程。

雷军在演讲中首先指出:“小米一直有一个做芯片的梦想。”于是,早在2014年,小米就开始投入做芯片。到了2017年,公司就推出出了第一颗自研SoC澎湃S1,搭载这颗芯片的手机小米5C在当年就卖了六十多万台。

但在后续的发展中,小米发现当时的芯片路是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到2018年,小米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停掉SoC研发,缩编队伍,继续做“小芯片”,保留火种。

正是这次造芯的失败经历,让小米高管团队反思——松果输在哪里?据雷军在演讲中总结,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一个反直觉的结论: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

“我们研究以后发现,当年华为和苹果都是从高端切入。这让我们充分意识到,松果一上来的方向错了。“雷军在演讲中说。

其次,自研芯片还需要手机团队的全力支持。如果没有完全一致的目标和荣誉与共的决心,自研芯片一定搞不成。“但刚开始的松果是子公司,跟手机团队很难协调,这就让失败成为必然。”雷军解释说。

“但是芯片是小米发展过程中绝对绕不过去的,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最后都成为了芯片巨头。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雷军在演讲中强调。

他同时也指出,如今造芯的复杂度已经远超十年前。现在的手机soc,至少要花十年,500亿。这就给小米高管团队提出了新问题——花那么多时间,用那么多钱去搞芯片,但不一定能成功,小米能不能赌?

“不干我们肯定是输,不然我们试试。”雷军告诉高管团队。

于是,到了2021年初,小米重启了芯片之旅,成立玄戒,小米早期员工朱丹则承担了组件玄戒团队的计划。

但如雷军所说,在芯片项目重启的第二年,小米业务遭受巨大挑战,营收连续下滑。此时,造车和芯片都需要五六百亿的投入,这个压力让人窒息。在这个时候,小米团又出现了新的质疑声音——继续干芯片,会不会把公司拖垮?此时,公司内部的士气有些动摇。

在这个时候,如果第二次放弃芯片,小米的芯片可能就没有未来了。

因此在2022年五月,小米就此组织了一次高管会。在会上,大家对此有很多讨论,雷军也给高管抛出了一个讨论:“假如现在放弃,10年后,我们是会为公司的账上多了几百个亿而庆幸。还是会为小米这家公司永远失去芯片业务而后悔。”

“我坚决支持干,我认为这几百个亿的投入绝对是值得的。哪怕是退一万步,最终我们没有成功,也将培养一支强大的芯片研发队伍,彻底改变了小米的质地。”

正是这个发言,再一次坚定了小米发展芯片的决心。

项目进入第三年,即2023年5月,芯片行业又突发了一场地震:一家同行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就解散了3000多人的芯片团队。这时候又有很多人来问——小米芯片团队会不会也要解散?

“我们干过松果,我知道自研SoC绝对是九死一生。对我们小米来说,我们已经输过一次了,因此这一次咬着牙也要坚决干下去。”雷军坚定地说。于是,为了稳定军心,小米召集芯片团队开了个会,向大家传达了继续干芯片的决心

到了24年年初,小米自研手机芯片“玄戒O1”按计划投片。这颗使用当时最先进三纳米工艺打造,仅投片费大概就高达2,000万美元的芯片在回来之后,点亮并调通,这给了小米和玄戒团队巨大的信心。到了2025年,搭载玄戒O1的小米手机也发布,并获得了一致好评。

“对我们来说,玄戒O1的项目,难的不仅仅是技术,难的是惨败以后,如何能够鼓起勇气重新站起来,如何重启这个项目。”雷军在演讲中透露。“我觉得失败有时候本身并不可怕,正视自己内心的恐惧才是关键。而怎么克服恐惧,把这个事情重新再做一遍,这个是很难的一件事情。”雷军在演讲中进一步指出。

“玄戒才刚刚开始,玄戒O1的成功只是第一步,玄戒离最终的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我们。我们自己也会努力坚持做下去,直到最终成功的那一天。”雷军最后强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