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景区游客接待量破纪录!长假临近尾声,返程高峰来了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10-07 15:3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多地景区游客接待量破纪录!长假临近尾声,返程高峰来了)

长假期间,文旅市场旺盛。

国庆中秋长假临近尾声,10月7日,全国铁路、公路、民航均迎来返程客流高峰。10月7日,多地公布最新长假期间旅游消费数据,部分景区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刷新纪录。

部分景区接待量破纪录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新疆伊吾胡杨景区、河北唐山河头老街、贵州荔波多个景区单日或累计客流突破历史纪录。

10月7日,四川省南充市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长假前六日,南充全市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02.3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892.07万元。南充市各大图书馆、文化馆累计接待群众超47万人次。

甘肃嘉峪关市10月7日披露,长假期间,嘉峪关文物景区喜迎八方来客,文旅市场捷报频传。10月1日至5日,嘉峪关文物景区游客接待量近18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近5万人次。

安徽六安市10月7日披露,10月1日至5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09.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3%和19.47%,交出了一份“人气旺、效益优、秩序稳”的亮眼答卷。

上海是长假期间热门旅游目的地。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上海共接待游客1511.75万人次,同比增长达23.74%。

10月6日,为期90多天的第36届上海旅游节也正式闭幕。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统计,2025年上海旅游节暑期旅游季(7月5日至8月31日)期间,上海共接待游客9698.37万人次,同比增长1.54%;上海地区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1524亿元,同比增长27%。

经典活动季(9月1日至10月6日)期间,上海共接待市民游客6581.64万人次,同比增长4.26%;上海地区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1608亿元,同比增长10.6%。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长假期间,多个知名景区因游客数量过多,临时限流。

如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0月4日、5日连续两日公告,景区容量趋于饱和,道路交通出现缓慢通行,并采取限流措施。安徽黄山阳产土楼、呈坎景区长假期间均发布公告,因游客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而实施限流。

10月7日,即便临近长假尾声,部分景区依然备受游客追捧。10月7日11时许,山东沂源洞见时光景区发布限流公告称,景区已达到最大承载量,并启动紧急限流措施。长假期间,该景区曾多次临时限流。

出入境游也相当火爆。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预测,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万人次。

据上海机场边检站统计,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10月1日0时—10月5日0时),浦东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达41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24%,其中出境人员数量达23万人次,家庭出境游热度攀升,日韩及东南亚仍为热门目的地。

返程高峰到来

明天是国庆中秋长假最后一天。10月7日,全国公路、铁路、民航已提前迎来客流高峰。

据“上海发布”消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铁集团)介绍,10月7日长三角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当日预计发送旅客35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8万人次。

自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启动(9月29日)以来,上铁集团累计发送旅客超2923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365.4万人次,客流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旅客出行需求旺盛。

除上海外,另有多地火车站7日迎来返程客流高峰。为有效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铁路部门正大力增开列车。如位于广东揭阳的潮汕车站计划在10月7日、8日、9日凌晨(0:00—5:00)加开终到广州、深圳方向的夜间高铁,其中7日加开13列,8日加开17列,9日加开16列。

公路方面,受返程高峰影响,10月7日,长三角、珠三角周边高速公路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拥堵。据交警部门发布的交通预测数据,10月7日、8日,广东将迎来“双节”返程小高峰,高速公路车流量预计达到951万车次。

据上海市交通委指挥中心消息,10月6日至8日,上海迎来返程高峰。根据预测,高速公路将于10月8日下午开始进入流量巅峰阶段。

民航方面,各大机场10月7日同步迎来客流高峰。如哈尔滨机场10月7日迎来返程客流高峰,计划执行航班492架次,预计运送旅客8万人次。深圳机场返程客流高峰预计将持续至10月9日,未来几天单日抵深旅客预计均将突破10万人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深圳机场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