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农业大省的乡村振兴探索:以片区建设打造齐鲁样板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13 18:28: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农业大省的乡村振兴探索:以片区建设打造齐鲁样板)

2025年10月12日,“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5”在滨州邹平市举行。本次论坛一大焦点话题是山东正探索的“以片区化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改革模式。

山东是中国农业第一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三农”工作寄予厚望,赋予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使命。2024年5月总书记视察山东,再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明确要求。

片区建设是山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的实践探索,是为适应农村人口变化和村庄演变规律的探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探索。根据统计,目前山东全省片区总量达到2070个,覆盖行政村1.8万余个。

随着山东探索以片区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日渐成熟,这一改革模式引发了全国农业领域各界人士的热议。

以片区建设探索齐鲁样板

此次“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5”主会场设在滨州邹平市。

2024年,滨州市粮食播种面积891.1万亩,粮食总产量38.81亿公斤,单产435.52公斤,人均粮食产量达到全省的1.7倍、接近全国的两倍,成为全国首个粮食产业经济突破2000亿元的地级市。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31年,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就曾在滨州邹平成立了乡村建设机构。

滨州一位相关官员介绍,多年来,滨州将片区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头号工程,以片区为基本单元,在尊重群众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把位置相邻、产业相融、文化相近、有发展潜力的村连片规划、组团发展,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全要素推进乡村振兴。

目前,滨州重点打造“5210N”产业集群,即5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铝业、纺织、化工、食品加工、畜牧水产)、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商用厨具、绳网)、10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及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成。这其中,多数产业集群在片区建设中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比如,无棣县西小王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覆盖13个村庄,总面积达29平方公里,涉及群众1.2万人。该片区结合本地特色,发掘6.5万亩优质棉潜能,吸引国家级棉花制种大县育种创新能力提升等4个重点项目落地,稳固年产纱线2万余吨、家纺产品32万余件的工业体量。

惠民县李庄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占地面积7.5平方公里,覆盖15个自然村,涉及人口7943人。该片区立足绳网特色产业优势,推进“互联网+绳网”双网融合,建成绳网产业数字化互联网平台"汇绳网"。目前,这一产业已发展淘宝村29个,绳网电商3200家,年线上交易额突破30亿元,产品远销德国、日本、阿联酋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统计,滨州市梯次建设省、市、县片区83个,覆盖1000余个村庄,一个个乡村振兴的小微样板在滨州多点开花。

滨州市在片区建设上的探索,只是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一个缩影。

此次论坛上,济南市商河县委书记袁长奎梳理了“粮安商河”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他指出,商河县以规划引领、片区组团、责任压实为“粮安商河”提供多方保障。该县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发展;立足县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一镇一业”特色蔬菜种植发展模式。

济宁曲阜市陵城镇党委书记丛艳芝对陵城镇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具体实践作了介绍。丛艳芝介绍,该镇以示范片区为载体,谋划玉米全产业链与农文旅综合体两大产业体系——一方面以玉米全产业链为核心,推动产业从种植向精深加工升级;另一方面发展农文旅产业,推出特色线路,举办钓鱼竞技,实现以赛引流。在此基础上,陵城镇发挥片区作用,组建共富联盟,引导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实现集体增收与群众致富。

片区建设是山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的实践探索。多年来,山东遵循乡村发展建设规律,因村因地制宜,聚焦群众需求,以区域相邻、功能相近、产业相连、配套相通的若干村为基本单元,连片规划、连片建设、连片发展,自下而上基层探索与自上而下总结推动相结合,探索形成一整套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做法。根据统计,目前山东全省片区总量达到2070个,覆盖行政村1.8万余个。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时表示,山东要扎实推动农村增活力,坚持片区化推进、组团式发展,加快构建具有齐鲁特色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

以齐鲁样板助推乡村振兴

事实上,山东因村因地制宜,聚焦群众需求,以区域相邻、功能相近、产业相连、配套相通的若干村为基本单元,连片规划、连片建设、连片发展,有着现实的需求。

伴随城镇化乡村人口和村庄减少,村庄空心化加剧。据2024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的472个样本村中,人口净流出的空心村占91%,人口净流入的实心村仅占9%,呈现出"十村九空"的特征。在空心村中,人口空心化率超过43.4%的深度空心村占比近五成,达48.8%。

就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魏后凯指出,目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统分结合”中“分”的彻底,“统”的不够、“统”层级较低,不利于整合乡村资源和推进共同富裕。他认为,“统”不能局限在村组级,需要破除“村自为界、户自为界”的传统展体制格局,赋予“统”更加丰富多的内涵,逐步提高农集体经济“统”的层次,探索“统分结合”新的实现形式。

同时,乡村人口老龄化明显高于城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建伟给出了一组数据:2010年以前,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低于镇和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2010年以后,随着大量年轻人口从乡村迁移到城镇,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从1989年的5.82%提高到2010年的10.06%,2019年达到14.69%、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14%),2022年大幅度提升到19.3%,已接近超级老龄化社会水平(20%)。

李建伟表示,鉴于中国第一产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产率的巨大差距,未来中国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过程仍将持续进行。他预计,中国国乡村人口净流出规模将从2023年的1223.3万人持续下降到2030年的500.7万人。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丁茂战表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应着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他建议,不应只着眼于行政村,应该把县域等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围绕“以片区化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黄季焜认为,乡村振兴核心是坚持“乡村要为民而建、为民而兴”,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短板,他建议,要加大乡村投入并注重公平,从“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重点关注中低收入村庄;要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实施机制,强化“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模式,使项目真正匹配农民需求;要确保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农民亲身参与决策和建设。

滨州邹平醴泉乡村振兴综合体联合发起人,山东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志元指出,中国乡村振兴的实现过程就是价值重构的过程,即发现价值、挖掘价值、提升价值、增厚价值、创造价值,最终实现共享价值。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经济和产业化的过程,更是对乡村多元价值的深入挖掘与科学重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