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田利辉:普惠金融需要从“数字”阶段迈向“数智”阶段)
10月28日,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田利辉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重点已从“最后一公里”推进至“最后一百米”,而信任问题成为当前普惠金融纵深发展的关键瓶颈。他认为,人工智能与数字人民币等新工具的出现,为构建普惠信任提供了全新路径。
在田利辉看来,尽管我国在普惠金融覆盖面上已领先全球,但“最后一百米”的难题愈发凸显。“怎么叫一百米呢?开了网点他就去借吗?如果它是长尾群体,确实负担沉重,但却是那个镇、村离不开的小微企业,它是不是一定会还?它做的事情究竟是不是符合这个社会的发展?你想借给的人,他是不是一定想借?”他指出,这反映出普惠金融在落地环节仍面临信任机制不健全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新技术正带来破局希望。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高质量金融数据的深度挖掘,正在重塑风控模式。田利辉特别强调“数字人民币可能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如何打造在普惠金融中所必需的最后一百米的信任问题。”
他指出,“数字人民币非常好的就是相对透明,可以追踪,也就意味着恐怕我们完全可以向那些长尾群体、小微企业发放更廉价更便宜的贷款,只要他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只要他是未来的DeepSeek、宇树科技,如果这个信任链确实存在,那未来的发展是完全可期的。”
田利辉提出,普惠金融需要从“数字”阶段迈向“数智”阶段。他解释说,当前银行业的线上化、标准化流程已基本完成,下一阶段的关键在于“主动洞察”和“个性化服务”。
“普惠金融的下一个阶段,金融的下一个阶段一定是智能的”田利辉最后强调,这个智能是基于数据的分析,是一个相对客观,能够绕开各种各样的连接问题。同时我们需要普惠,普遍且惠及大家,又保持可持续发展,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一步一步的向上走上去的阶段。
田利辉认为,如果能把这些做好,中国金融必将引领全球,为人类金融文明创造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