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全球市场 - 正文

“星巴克中国”从独资走向合资:向博裕出售中国业务60%股权 欲重启中国增长故事

来源:智通财经 2025-11-04 08:12:2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星巴克中国”从独资走向合资:向博裕出售中国业务60%股权 欲重启中国增长故事)

智通财经APP获悉,全球咖啡饮品巨头星巴克(SBUX.US)同意将其中国业务的控股权以40亿美元的价值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博裕资本(Boyu Capital),以全面改善这家全球最大规模咖啡连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前景。

双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通过与星巴克新组建的一家合资企业,博裕资本将持有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零售业务最多60%的权益。星巴克将持有剩余 40% 的权益,并将继续向该合资企业许可星巴克品牌以及知识产权。

这项重磅协议标志着星巴克为其在中国市场的下一章节寻找合作伙伴的艰难过程宣告结束。星巴克自1999年在北京开出第一家实体门店以来,目前在中国拥有约8000家门店。然而,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与众多在华的西方大型公司一样,面临经营困境。

总部位于厦门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Inc.)两年前通过以星巴克三分之一的价格出售咖啡饮品,将星巴克从“中国最大规模咖啡连锁品牌”的宝座上拉下。而且,星巴克的门店业态维护成本高昂,自新冠疫情以及持续的全球经济不确定局势以来,消费者们对其饮品支付高价的意愿有所下降。

在双方达成重磅协议之前,有媒体此前报道,博裕已成为领跑者,而星巴克方面当时正在评估来自潜在竞标方势力的五份报价。

根据其网站信息,博裕成立于 2011 年,总部位于开曼群岛,投资领域包括私募股权、公开股票、不动产及基础设施。该公司还拥有一个风险投资和可再生能源投资平台。其私募股权业务投资的覆盖领域包括科技、消费与零售以及医疗保健。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尼科尔(Brian Niccol)在一篇博文中表示:“我们看到一条路径,可以从当下的大约8000家星巴克门店,在未来发展到超过20000家门店。”

星巴克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可比门店销售额在第四财季意外增长2%,帮助该公司实现一年多以来首次同店销售额正向增长。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这一估值包括牌照/许可证价值,根据该公司声明。

在纽约股市的盘后交易中,得益于与博裕达成的重磅协议,星巴克股价盘后一度上涨超4%。但是该股今年以来已下跌约 11%,大幅落后于标普500指数接近17%的同期涨幅。

作为吸引中国消费者回流努力的重要部分,星巴克今年早些时候在中国部分门店开设了免费的“自习室”。在新的中国区负责人 Molly Liu 的带领下,这家咖啡连锁店还扩充了咖啡饮品菜单,加入更多无糖饮品选项和贴合本地口味的茶饮,下调了一系列饮品的出售价格,并提升了定制化点单的选择。这与其最近在美国的一系列经营动作形成对比,在美国星巴克简化了菜单以提升门店经营效率。

尼科尔力争全面扭转星巴克业绩颓势

面对咖啡豆价格持续上扬、特朗普关税政策重压等多重压力,尼科尔领导下的星巴克正努力扭转同店销售额连续六个季度显著下降的不利局面。除了让星巴克品牌的咖啡馆对于消费者们更具吸引力外,新上任的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试图持续更新星巴克菜单、为门店增加员工,并推出可简化点单流程的关键技术。

经营层面,迄今为止,尼科尔已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动,从收紧咖啡师着装行为规范,到裁减超过1000名公司员工,并要求部分员工搬迁至西雅图。星巴克还向部分高管授予目标价值600万美元的股票奖励授予,预计这些更大规模的奖励将在他们在尽快推进业务全面转型的同时控制成本的情况下予以兑现。

在尼科尔的领导下,星巴克当前在全球范围正在采取各种积极行动以努力提高销售额。比如南瓜香料拿铁的回归,对美国市场的众多实体门店进行改造,并对移动应用程序和移动点餐系统进行升级,以改善顾客体验,还包括推行“绿色围裙服务”(Green Apron Service)模式,旨在使其咖啡店的交易流程、销售额以及客户服务时间都达到一致且可重复的标准。星巴克表示,已经实施该模式的门店在交易量、销售额和客户服务时间方面都有所改善。

虽然星巴克目前仅仅翻新了70家门店,主要位于纽约和南加州,但是该公司管理层预计这一进度将加快,到当前财年(截至明年9月)结束时,完成翻新的门店将超过1000家。首席执行官尼科尔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虽然样本量还不大,但我们对目前销售和交易量的改善感到鼓舞。”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