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普科技IPO:半导体赛道里的财富腾挪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张伟 2025-11-05 18:02: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莱普科技IPO:半导体赛道里的财富腾挪)

《投资者网》张伟 

近几年,国内半导体行业高速发展,顺便带动了上游的壮大,激光热处理设备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据悉,激光热处理(LHT)是一种半导体存储芯片的晶圆制造工艺。传统快速热处理(RTP)需要将整片晶圆升温,热扩散时间较长。激光热处理则通过“点对点”的局部加热,降低晶圆热循环次数,提升产品良率。 

今年9月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成都莱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莱普科技”或“公司”)就是一家主要依托精密激光技术面向半导体制造工艺需求开发激光热处理设备和专用激光加工设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目前,莱普科技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12英寸集成电路产线、先进封装产线。莱普科技表示,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为半导体前、后道工序提供激光工艺设备的厂商。 

10月26日,莱普科技的上市(IPO)动态进入“已问询”阶段。公司最终能否在上交所的科创板上市,还有待观察。 

背后集团高管成了公司实控人 

据成都当地媒体报道,2023年10月,莱普科技全国总部暨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在成都高新区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6.6亿元,占地面积39亩,建筑面积6.5万平米,预计将于2026年5月全面达产。 

企查查股权信息显示,莱普科技的前三大股东依次为东骏投资、东莞莱普、东莞聚慧,均为东莞企业。东莞企业到成都投资,这中间有哪些故事呢? 

《招股书》显示,莱普科技的前身莱普有限成立于2003年12月,注册资本500万元,由成都东骏激光、曾滔勇出资450万元、50万元,分别持股90%、10%。 

股权穿透显示,成都东骏激光是东骏集团的下属公司,曾滔勇为东骏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东骏集团的业务涵盖钢材、金属材料、五金交电、房地开发、对外投资等,成都东骏激光主营的激光装备制造就是其投资领域之一。 

2008年4月,曾滔勇与成都东骏激光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所持的10%股份转让给成都东骏激光。自此成都东骏激光对莱普有限100%控股。 

2021年8月,莱普有限完成股改,公司更名为莱普科技。莱普科技的全体股东:东骏投资、东莞莱普、东莞聚慧、东莞天戈、东莞骏峰签订发起人协议,合计持有莱普科技100%的股份。其中东骏投资持股99%,另外4家公司合计持股1%。 

工商信息显示,叶向明、毛冬分别持有东骏投资50%的股份,为莱普科技的共同实际控制人。两人也来自于东骏集团,叶向明曾担任东骏集团的副经理,毛冬曾是东骏集团的经理、执行董事。目前叶向明仍在东骏集团的相关公司任职。 

可以看到,东骏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曾滔勇从早期的莱普科技淡出后,东骏集团曾经的高管又成了莱普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这中间是否存在隐情,莱普科技在《招股书》中并未披露,也可能被IPO审核问询。 

而在股改完成的前后,莱普科技一口气引进了20多家投资机构,其中比较知名的机构包括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成都创投、成都高投等。 

公司股权结构显示,叶向明、毛冬在本次IPO前通过东骏投资合计持有莱普科技26.77%的股份,并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控制了莱普科技66.94%的表决权。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则是莱普科技的第一大外部股东,持股比例为7.66%。 

今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 

《招股书》显示,莱普科技本次IPO拟募资8.5亿元,其中4.46亿元用于扩大产能,3.14亿元用于研发、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其余近9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莱普科技的盈利能力并不稳定。2022年至2024年及今年第一季度(下称“报告期内”),莱普科技的扣非净利润出现了“亏损—盈利—盈利—略亏”的波动,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存疑,也可能为莱普科技的IPO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据了解,目前先进精密激光技术贯穿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及封装测试流程,具有低热预算、低应力、高精度、无接触、工艺时间灵活、工艺兼容性强等优势,可以精准选定工艺区域,是半导体28nm及以下制程、三维堆叠、同质集成、异构集成、Chiplets等先进制程和先进封装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 

作为半导体制造设备供应商,莱普科技的主要产品分为激光热处理设备、专用激光加工设备两大类。借助半导体行业发展东风,莱普科技的营收从2022年的7216.31万元增至2024年的2.78亿元,今年第一季度的营收为3623.2万元。 

报告期内,莱普科技的业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2022年激光热处理设备的营收占比只有48%,2024年提升至88%,今年第一季度更是超过94%,同时专用激光加工设备的营收占比已不足6%。公司未来存在营收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 

另一方面,莱普科技的盈利不稳定。公司报告期内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9.62万元、2303.67万元、5564.28万元、79.96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20万元、2177.26万元、4834.56万元、-53.32万元。 

造成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存在差异的原因或许在于税收优惠。报告期内,莱普科技享受的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187.43万元、816.54万元、1622.75万元、147.39万元,占各期净利润的比例最高时(2022年)超过30%。若后续税收优惠政策退坡甚至完全取消,可能会对莱普科技未来盈利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今年一季度业绩下滑,扣非净利润甚至亏损的情况,莱普科技表示,下游客户通常于年初制定计划,此后陆续开展采购、安装和验收活动,导致公司设备销售收入确认存在季节性特征,营业收入相对集中于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 

按季节的营收构成显示,莱普科技第四季度的营收占比越来越高,2022年约为36%、2023年约为42%,2024年高达68%。同行业上市公司中,中微公司、华海清科、屹唐股份等企业近几年的第四季度营收占比均值在32%到37%之间。2024年莱普科技“第四季度营收依赖症”比较明显。(思维财经出品)■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微公司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