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琪拉:非洲女孩的中国情缘)
近几个月,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总部8层常能看见一位可爱的外国姑娘,她的脸上总挂着如阳光般明媚温暖的笑容,还能讲出一口流利又自然的中文。这位姑娘是来自东非公司的南苏丹籍员工安琪拉,正在总部交流学习,在工作中积极活跃,充分展现了热情和专业。
安琪拉与中国的缘分始于她的父亲。在石油行业深耕二十余年的父亲,常年因工作往返中国,每次从中国归来,行李箱里总装着两样“宝贝”——记录着中国风景与人文的照片,以及充满中国特色的小礼物。更让安琪拉难忘的是,父亲总会坐在她身边,细细讲述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父亲专门给我带了一整箱中国朋友送的玩具,满满一箱,我抱着开心了好几天。”回忆起这段往事,安琪拉的语气里仍满是暖意。父亲还成了她的第一位中文启蒙老师,教她念简单的中文词汇,比如“牛肉”,还教她从“一” 数到 “十”。在安琪拉真正踏上中国之前,父亲带来的这些故事、照片和礼物,像一颗颗种子,让中国的形象在她童年的心里渐渐清晰、鲜活起来。2017年,安琪拉获得奖学金后,终于如愿来到中国求学。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生活,起初,安琪拉担心自己无法适应,但是这份担忧很快消散。她的中国同学和朋友们热情地帮助她适应生活。渐渐地,安琪拉爱上了这里:安全便捷的城市,温暖真诚的友情,还有令人回味无穷的中国美食。
语言的学习对她来说同样是一段探索之旅。刚开始,安琪拉和同学们在餐馆点餐只能指着菜单上的图片说“这个”,再补一句“谢谢”。那是她仅会的几个词。随着学习深入,街头的汉字广告逐渐可以辨认,沟通也开始顺畅起来。“第一次能和餐馆服务员完整对话时,我激动极了,我听懂了他说的每一句,也能流畅回答,那一刻我非常自豪。”安琪拉回忆道。现如今的她精通三种语言:英语、阿拉伯语、中文。2024 年,安琪拉正式加入CPECC东非公司。初入职场,身边同事多为中国人,熟悉的工作氛围让她仿佛重归中国,凭借开放包容的心态,她迅速融入团队,开启了职业新征程。
在业主会议上,安琪拉总能及时用翻译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她先用阿拉伯语精准捕捉客户的需求与诉求,再流畅转译为中文传递给中国同事;反之,也能将中方的技术方案、合作意向清晰地转化为阿语。“就是在那一刻,我真切地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独特价值——我不仅是参与者,更是连接中外的沟通纽带。” 安琪拉的话语中满是坚定与自豪。
真正让她实现职业跨越的,是入职后第一项独立承担的任务。公司将协调业主工程师赴华参加厂商验收测试(FAT)的签证办理、行程规划等工作全权交给了她。“接到任务时,我既紧张又激动,这不仅是工作任务,更是公司对我能力的信任。” 安琪拉回忆道。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她全身心投入:每天穿梭于业主办公室与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之间,反复核对签证材料、行程细节,最终,所有困难迎刃而解,业主的行程安排得细致周到,旅途体验格外顺畅。返回南苏丹后,业主专门拨通安琪拉的电话向她表示感谢。随后,她又参与到技术和商务标书的制作中,在文件提交客户前,仔细核查细节与表述,确保质量与准确性。同时,安琪拉还独立完成了多个非洲国家的宏观形势分析、行业分析和目标市场分析,为东非公司五年市场开发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融入东非公司市场战略,安琪拉倍感骄傲。
2024年3月,安琪拉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重要节点——她被调往CPECC总部学习交流。“总部的同事们都特别友好,从工作指导到生活关怀,他们的热情让我从第一天起就觉得‘这里就是我的另一个家’。” 很快,她便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工作职责也不断拓展。从审阅标书到参与市场拓展,再到支持战略讨论,她不断汲取知识、提升能力,飞速成长。工作之外,安琪拉也尽情感受着北京的城市魅力。她常和朋友们一起解锁休闲时光:在KTV里放声歌唱,到北京公园散步,感受自然与城市交融的惬意;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胡同与街区,探索隐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甚至走进影院观大胆挑战无字幕观影。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生活,更让她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同。
从朱巴到北京,从父辈与中国的渊源到自己投身中非合作事业,安琪拉与中国的缘分早已深深烙印在生命里,难以割舍。谈及未来,她眼中闪烁着光芒:“在北京的学习经历让我收获满满,未来我要把在中国学到的专业知识、先进理念带回南苏丹,为自己的国家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我始终相信,我能成为一座坚实的桥梁,在未来继续推动南苏丹与中国在更多领域开展更深入、更紧密的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