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港深重磅发布!)
【导读】港深将联手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深度融合的区域黄金生态圈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11月19日,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以下简称金博会)盛大开幕。 金博会上,港深联合发布《关于携手打造港深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不久前召开的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以下简称香港财库局)与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深圳金融办)签署了《关于推进深港黄金领域合作的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
上述两份文件为港深联手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与深度融合的区域黄金生态圈,擘画了切实可行的蓝图。这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快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推动深港金融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为建设金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大举措力促深港共同打造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行动方案》聚焦两地业界需求和政策协同,强调两地互补优势、同向发力,勾画了两地金融科技企业集聚、技术领先、场景丰富、创新活跃的美好合作未来。
《行动方案》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一)引育集聚金融科技主体。争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发起设立科研中心、测评中心和服务中心等;鼓励香港支付机构在深设立跨境支付技术服务主体;依托出海联盟拓展海外市场,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孵化器”等。
(二)支持开展原创技术研究。鼓励金融与科技企业探索AI大模型等技术的金融应用;共建跨境金融科技实验室与研究机构。
(三)“五篇大文章”协同高效发展。支持科技企业借香港18A/18C上市通道、“科企专线”融资,鼓励赴港发行可持续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以数字化赋能融资全流程,满足小微企业需求。
(四)加快打造特色应用场景。依托香港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优势,便利居民使用;推动金融/公共/商业信用数据共享,联合开展“数据+金融”合作。
(五)持续优化创新监管环境。加强深港金融科技跨境创新合作;探索监管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非现场监管流程标准化、数字化,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金融科技行业组织和专业智库高质量发展等。
(六)创新营造行业发展生态。举办人才活动,集聚优质人才,开展数字金融论坛;完善深港澳合作机制,参与金融科技标准制定。
深圳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行动方案》将重点从推动金融科技出海、全面拥抱AI、聚焦跨境支付重点和强化数据赋能等四个方面发力。期望到2027年,深港两地落地50个以上金融科技创新项目,金融科技中心专项排名稳定在全球前三,初步建成全球一流的金融科技中心。
港深优势互补
加速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
《备忘录》提出,港深将通过两地优势互补,共同构建深度融合的区域黄金生态圈。积极推动黄金仓储与物流网络协同,共建黄金精炼产业协同基地;推动金融科技赋能黄金产业,联合开拓国际黄金市场,建立黄金产业人才联合培训机制,以及加强黄金业务监管协作等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施政报告》提出,推动香港建造区域黄金储备枢纽、加强与内地黄金来料加工合作、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丰富黄金投资工具、支持业界成立黄金行业协会、加强推广及吸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的客户及强化人才培训等措施。《备忘录》通过依法依规支持香港金商与深圳精炼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合作,是落地《2025施政报告》中黄金交易市场的有力举措。
深圳黄金加工等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目前拥有5家LBMA合格金锭资质的企业(占内地1/3),金锭加工业务量约占全国60%,黄金冶炼技术居全国前列。
《备忘录》正是深圳金融办与香港财库局基于两地各自优势及发展战略,经过多轮会商后形成的。
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
高效推进两地金融高质量融合发展
金博会上,深圳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深港金融合作最新成果。
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于2024年6月成立,汇聚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深圳和香港的官方委员,以及两地业界翘楚作为非官方委员,为深港金融合作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建设提出建议。过去一年多来,该委员会搭建起深港金融政策框架设计、业界交流和监管合作的全新机制,已经召开3次全体会议。最近一次会议上,深港双方就金融科技、黄金签署2个合作文件。在委员会机制推动下,深港金融融合发展取得了不少务实成果。
首先,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扩面提质。深港金融市场已实现“多个联通”。截至2025年9月,“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为125万亿元;“跨境理财通”2.0版本落地以来,深圳银行新增个人投资者约3.1万名,跨境收付合计507亿元,占大湾区比重近五成。首批试点证券公司服务“跨境理财通”投资者人数超3.14万人,累计办理资金跨境汇划63.06亿元。“私募通”方面,目前深圳共吸引外资QFLP管理企业119家(其中港资65家),QFLP基金在管规模为324.2亿元;QDIE管理企业72家(港资24家),出境投资总额度达20.85亿美元。“债券互通”方面,2011年以来,深圳企业累计赴港发行债券81只,发行规模为3219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平台累计挂牌展示债券产品49只。“保险通”扎实推进,深圳保险公司累计备案超110款跨境保险产品,跨境医疗险产品累计保费收入为27.66万元,保额为33亿元。
其次,跨境金融服务创新促进深港生活圈融合。“深港账户通”方面,全国首批开展港人代理见证开户业务,交易金额近392亿元,占大湾区九成。“深港融资通”解决企业跨境融资难题,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已便利深圳55家跨国公司全球化运营,业务规模超3700亿美元。
再次,深港在金融科技等细分领域合作进展顺利。如,2024年,深圳微众银行获批在香港设立微众科技子公司,首个运营年度已实现盈利,与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多个国家的机构达成合作;腾讯云已与香港近40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深圳保联科技协助4家香港保险经纪公司搭建核心业务系统;香港万通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深设立科技子公司。
此外,深港资本市场“双向奔赴”更加频繁。截至2025年9月,已有132家深圳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总市值为12.18万亿港元。在支持符合条件的港交所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方面,2025年6月,中央正式出台15项支持深圳高层次开放的政策措施,提出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25年3月,港股上市公司华润电力的全资子公司——华润新能源IPO获深交所受理,是综合改革试点发布以来第一单港交所上市公司子公司回A股上市案例。
编辑:杜妍
校对:纪元
制作:小茉
审核:陈墨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