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零跑赚钱的路子太多了)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潘卓伦
1.5亿元人民币。
这是零跑今年第三季度赚到的净利润,加上第二季度的3303万元,这家新势力车企已经两个季度实现盈利,覆盖掉第一季度的亏损后还有“余粮”。这不仅在新势力车企中表现突出,在当下这个环境,不少老牌车企甚至跨国巨头都在为如何扭亏为盈发愁。
对于零跑的持续盈利,不少人会归因于厂家定价够狠,以量取胜。
诚然,作为一家月销挤进国内TOP 10,2025年提前完成50万辆年度目标的车企,零跑的新车平均售价在行业里不算高。但单凭性价比和数量就能走向盈利?行业中就能轻易找到反例,例如同属新势力的一家友商,其三季度销量创历史新高,新车价格也一样被公认足够狠,但暂时离实现盈利仍差一口气。
零跑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朋友圈截图
所以零跑盈利的背后,不是单纯薄利多销那么简单。
01
拼价格的前提,是拼技术
细看零跑的畅销车型,基本集中在10万—15万元价格区间,这个细分市场不缺新车,更是传统车企最后的销量高地。零跑能够在这片“红海”中越战越勇,是因为同价位找不到替代品。
零跑在售品牌车阵
以2026款零跑C11为例,在今年7月完成焕新后,其成为同价位唯一纯电续航(NEDC工况)达到300公里的增程SUV。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下单零跑C11的消费者都是冲着这个卖点而来,但客观事实是,零跑C11焕新后销量不断走高,9月、10月均成为品牌新的万辆月销爆款。
零跑另一款连续达成万辆月销的新车——B01,也有类似的特点。
在导购平台上按“11万—12万元”和“配备激光雷达”两个条件检索车市,只有零跑B01和零跑B10两款车型符合。换言之,假如消费者预算有限,但又希望能够紧贴潮流买一辆有辅助驾驶的车型,那么零跑就是最容易被推荐到面前的品牌。
能让多款车型都凭借配置占到独一档的生态位,是因为零跑不要利润,亏本赚吆喝吗?恰恰相反,C11、B01两款新车在第三季度月销冲上10000后,零跑的整体毛利率是上升的。
财报显示,零跑7-9月的毛利率为14.5%,较2025年第二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对于毛利率的环比改善,零跑给出的原因是:一,产品组合的优化;二,持续的成本管理。
那么零跑是怎么让新车既能有独家卖点又能保持利润的呢?答案是自研技术。
再以2026款零跑C11的增程版为例,之所以能够实现300公里的纯电续航,靠的是自研的CTC2.0 Plus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电池组的外壳去掉,直接和底盘融为一体,这就可以塞进更多的电池。
这种电池布置方案的难点在于安全性,而零跑的CTC2.0 Plus就是能满足2025年动力电池新国标,热失控后48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让人不服不行。
除了CTC2.0 Plus,零跑自研的技术和零部件还有很多,从增程器到电机,从智能座舱到辅助驾驶软件,零跑都坚持自研并已经量产。没有这种自给自足的能力,零跑的“真香价格”就无从谈起。
02
有需求,才有零跑
虽然零跑有一只手数不过来的自研技术,但有长期关注其财报的人都知道,这家新势力车企的研发支出一直十分克制。
据三季度财报,零跑的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55.4%,环比增长则为11.4%。这样的研发开支放到车市中虽然不显眼,但从投入产出效果的角度看,称得上领跑行业。
特别是随着旗舰SUV D19的亮相,零跑的研发效率进一步令友商折服。
零跑D19全球首秀
“我们原来觉得这个功能(能装3个箱子的前备箱)可能需要别人一年以上的时间,现在看起来大概7个月的时间别人也能实现。”
日前,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公开表示,乐道L90和第三代蔚来ES8上大受欢迎的超大前备箱设计优势即将被打破,其口中的别人,或许正是零跑。据悉,零跑D19的纯电版本凭借全新的三电布置方案,也做出了一个装载量令人惊讶的前备箱。
回望零跑近年的自研方向,不难发现其一直都将资源用在风口需求上。
2024年,激光雷达和其象征的辅助驾驶成为市场热点,零跑结合自研算法迅速跟进,推出C10、C16等新车抢占20万以内激光雷达车型的市场空白;2025年,大电池增程混动车成为风潮,零跑转手就拿出搭载80.3kWh大电池的D19增程版,成为这条赛道最有代表性的话题新车。
一定程度来说,正是零跑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兼顾前瞻性和准确性,让零跑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中创造盈利的可能性。这样的特点,甚至不仅限于国内市场和整车业务。
零跑海外门店
“不要小看零跑与Stellantis的合作,这让零跑多了不少赚钱的途径。”
11月19日,有熟悉零跑的消息人士告诉源Sight,目前零跑不仅能通过合资公司从经过Stellantis渠道销往海外市场的新车获利,其向后者提供的零部件和技术解决方案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再加上零跑在海外销售新能源车可以获得碳积分,这部分价值也非常可观。
零跑B10出海发运
另据零跑汽车副总裁李腾飞在2025年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透露,今年三季度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方面交易的碳积分收入就有2.5亿元人民币,到四季度预计会增长到5亿元人民币左右。
按照今年7月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附属公司签署的二氧化碳积分转让协议,协议有效期内双方的碳积分交易金额年度上限为15亿元人民币。
可见,不管是具体到产品研发,还是上升到公司重大业务合作层面,零跑都有着清晰的目标,重要决策都有市场需求和可行性作为支撑。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事后诸葛亮,但一次成功可能是碰巧,零跑是每一步都走对了才达到目前持续盈利的局面。
可以预期,零跑今年第四季度无论是销量还是盈利情况都会再创新高,但这只是前菜,到明年,如果品牌向上和海外业务扩张顺利,才是零跑全面爆发的时候。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