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湾区金融大咖会:中资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21 12:46: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湾区金融大咖会:中资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湾区金融大咖会”圆桌对话现场,主办方供图)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袁思杰 实习生谢巧云 深圳报道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粤港澳大湾区出海动能持续增强的背景下,中资企业如何精准把握全球市场机遇、破解出海挑战,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议题。

11月20日,在由英中贸易协会主办的2025英国—粤港澳大湾区论坛期间,主题为“湾区金融大咖会:中资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的圆桌对话在深圳举行。本次对话汇聚了政府代表、学界专家、企业家及专业机构代表,共同拆解中国企业出海的实战密码,探寻中英产业合作新增长点。 

从“快节奏”到“慢功夫”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实务教授谭亮表示,多数成功企业家都面临“路径依赖”这一共同挑战。不少在国内市场取得成绩的企业家,常试图将固有经验直接复制到海外,而当人始终处于“证明自己”的状态时,决策很容易出现偏差—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会导致动作变形,与海外市场所需的融入节奏背道而驰。

谭亮拥有20余年全球大型企业管理经验,曾担任阿里巴巴企业大学全球执行校长、通用电气企业大学中国区校长,深耕全球化战略、跨文化管理及组织变革领域,实战经验深厚。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实务教授谭亮)

针对企业出海的方法论,谭亮教授提出,企业出海应秉持 “想十年、看三年、干一年” 的长期主义实践路径,核心在于突破“擅长执行、疏于长远思考”的短板。

同时,他引用“慢即是快”的理念,建议企业家进军海外市场时,可以采取“去高地、找高人、听高见”的实践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七大湾区中创新专利指标突出,是高能量思想碰撞的聚集地,这便是企业可依托的“高地”;“找高人”即寻找能点透问题本质的专业人士,“听高见”才能跳出固有认知框架,真正理解海外市场逻辑。 

途龄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华峰以自身创业经历,印证了“慢功夫”在出海中的价值。这家专注智慧出行机器人的企业,核心团队成员多有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英国顶尖高校的留学背景,丰富的当地生活与工作经验,成为其将产品从大湾区推向英国市场的重要基础。 

徐华峰介绍,团队始终以学习心态对接本地客户,首要任务是深入挖掘当地真实需求:英国老龄化率已接近19%,预计到2050年将进一步加剧。英国机场贵宾室、养老院等场景对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的需求尤为迫切。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慢布局”,让途龄科技的产品已在爱丁堡获得市场认可,下一步计划向伦敦市场拓展。

(途龄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华峰)

途龄科技(Libpet)是2022年成立的香港科技初创企业,由香港科技园培育而成,并获得香港理工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技术支持,核心产品为智能物联网与机器人技术驱动的智能轮椅。值得关注的是,该企业预计在2026年第一至第二季度启动新一轮融资,规模约1000万美元,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业务拓展及核心技术研发。

英国威尔士政府重庆办公室首席代表马青云从政府服务视角补充了“融入”的重要性。她表示,威尔士政府在北京、上海、重庆设立的三个办公室,核心服务不仅是推动投资项目落地,更在于助力企业与当地社区实现深度融合。

马青云指出,以威尔士为例,当地运营成本仅为伦敦的40%,且在复合半导体、生命科学、清洁能源领域已形成完整产业生态,企业在此发展需格外注重与本地社群的同频共振。

(英国威尔士政府重庆办公室首席代表马青云)

财务与文化的双重考验

谈及企业出海的常见痛点,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华南区总监谭颖敏指出,出海企业最危险的陷阱往往并非技术性会计错误,而是对合规风险的系统性忽视。ACCA的调研数据显示,85%的出海企业将合规、监管及法律风险列为首要顾虑,但真正掌握系统性应对方法的企业并不多。

作为1904年在英国成立的国际性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目前已覆盖全球180个国家及地区,拥有25.25万名会员与52.6万名学员,其会员资格获欧盟立法及多国公司法承认,被誉为“国际财会界的通行证”。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华南区总监谭颖敏)

针对财务总监的国际化能力提升,谭颖敏提出三大核心方向:一是构建以信任为基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海外管理的权威应源于专业信任而非职位权力;二是生态构建能力,为企业搭建本地“朋友圈”,整合优质法务、税务等外部资源;三是汇率风险驾驭能力,这是保障海外业务利润的关键防线。

谭亮则补充了文化隔阂带来的管理挑战。他曾辅导一家在马来西亚落地的中资企业,其从国内派驻的核心团队与本地员工冲突剧烈,根源就在于文化适配不足。

为此,他建议企业出海用人策略应从“招人”转向“找人”,优先寻找价值观契合的伙伴,例如与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华人建立合作,或培养有意留居当地的中国留学生,打造适配本地市场的团队。

马青云分享的威尔士实践经验与之形成呼应。她提到,当地曾帮助一位留学生企业家实现深度融入,关键举措便是协助其对接本地关键人脉、理解社群思维逻辑。在威尔士,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会被置于ESG维度考量,评估其对下一代的正向影响,这种与本地社群的贴合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扎根能力。

未来赛道

谈及未来5-10年的中英合作前景,参与对话的嘉宾共同勾勒出多个潜力赛道。

徐华峰介绍,英国老龄化率较高,相关市场需求更为成熟迫切。途龄科技除现有智能出行设备外,正加紧研发爬楼机器人、可驾驶气泡按摩椅等产品,未来还计划向家庭机器人管家方向拓展,精准匹配银发经济需求。

AI技术的融合应用成为另一大亮点。徐华峰分享,其企业已为程序员配备AI工作伙伴,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编写代码、整理专业报告。这种技术融合不仅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未来还有望通过AI翻译、跨文化沟通辅助等功能,打破中英企业间的文化交流障碍。

谭亮也表示,AI作为史上少有的全域性技术变革,将与中国企业规模化出海形成“双重机遇叠加”的态势,潜力值得期待。 

马青云从产业生态角度给出了具体方向。她透露,威尔士正推进大型海岸风电项目,欢迎中国相关供应链企业参与合作。

“英国在法务体系完整性、商业化运营成熟度及创新生态活力上表现突出,堪称中资企业‘练内功、树标杆’的优选之地,是提升合规与ESG能力的理想参照。”马清云指出。

谭颖敏则看好可持续发展与生物技术领域的中英合作。她表示,英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处于全球前沿,ACCA推出的可持续发展文凭证书已获欧盟认可,可为大湾区制造企业出口提供合规支撑。

此外,英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基础研究优势,与中国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积累形成天然互补,例如一家企业凭借其在英国积累的水治理丰富经验,帮助多个中国河流治理项目落地。

谭亮则关注服务贸易方面的机会:“英国服务贸易高度发达,仅教育产业规模就达 700 亿英镑,中资企业可在专业服务等领域寻找机会。”

他还提出,英国是中资企业建立全球总部的优质选择,“GE医疗将总部迁至伦敦后,成功转型为真正的全球企业,这种总部选址策略值得借鉴。” 此外,英国作为英联邦国家的枢纽,也可为中国企业辐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市场提供便利。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