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20年来最缺,有钱也买不到存储芯片了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年来最缺,有钱也买不到存储芯片了)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 源 : 内容来自经济日报 。

台湾记忆体模组龙头威刚董事长陈立白昨(24)日表示,AI需求涌入,导致记忆体缺货进入20年来最严重的局面,客户实际能拿到的量仅能原本下单量的三成,「有钱也买不到」,根本不存在重复下单问题,「因为就算下再多单也没货可拿」。

他并透露,自己现在「有半数的时间是在道歉」,因为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订单,预期这波记忆体合约价涨势将持续至少二至三季以上,2026上半年DRAM与储存型快闪记忆体(NAND Flash)仍将全面缺货。

陈立白昨天出席《冠军之路》职棒纪录片记者会,释出以上讯息。他说,这波记忆体缺货潮,已迫使国际电子品牌将采购层级提升至最高层,过去多由采购主管或业务负责的谈判,现在改由大型科技公司董事长、总裁亲自出面要货。

即使品牌厂「一把手」亲自出马,能拿到的记忆体仍极为有限,供应商拥有绝对议价权,多数客户连一年约都签不到,只能「每月谈」,足见市场供应紧俏程度。

陈立白分析,这波记忆体缺货,并非像过往一样是景气循环造成,而是由AI、云端资料中心与高速运算带起的强劲需求,加上原厂生产线持续调整,将部分NAND晶片产能转往毛利更高的DRAM,进一步加剧供给不均。

市场上担心缺货引发重复下单疑虑,陈立白认为是多虑的,强调「安全库存见底,客户有钱也买不到货。」

就供需展望来看,陈立白认为,三星、SK海力士、美光均持续推动制程演进,但新增产能不足以撑起需求,增量极为有限,DDR4与DDR5供给持续吃紧,部分旧世代产品如DDR3的价格更已从低点翻倍,目前DDR4、DDR5都供不应求,预计本季起,DDR5报价涨幅会超过DDR4。

针对NAND市况,陈立白分析,原本预期小缺,现在看起来缺货将更严重,原因包括产能遭DRAM排挤,导致供给减少,固态硬碟(SSD)需求端需填补缺口,全面缺货比DRAM稍晚但缺口更深,价格涨幅也比先前评估更大。

陈立白补充,在云端服务供应商(CSP)抢货的排挤效应下,包括手机、PC、网通等传统电子大厂供应链全部吃紧,台湾电子大厂能拿到的货量,仅约为一年以前的五成到七成,多数厂商只能拿到过去一半的货。

联想正在大量囤积内存

随着内存价格飙升,PC制造商联想采取了明智的策略,大量囤积内存以应对市场波动。彭博社报道称,联想正在储备零部件,其内存和其他重要计算机硬件的库存比平时高出约50%。

据称,联想大量囤积内存是为了在内存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降低产品成本。此外,联想的库存足以支撑到2025年底和整个2026年。该公司声称,如此庞大的库存使其能够比任何竞争对手更好地应对“任何短缺”。

假设联想的说法属实,那么到2026年,该公司在OEM PC和笔记本电脑产品定价方面将拥有显著优势。目前,如果其他PC厂商没有像联想那样大规模囤积内存,我们可能会看到,在竞争本已异常激烈的市场中,其他厂商将难以维持价格竞争力。此外,随着DDR5内存价格在未来至少12个月内不可避免地持续波动,其他厂商可能不得不调整自身产品价格以应对这一波动,因此,到2026年,联想的产品定价可能会更加稳定。

联想囤积内存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随着人工智能领域对DRAM芯片的需求激增,消费级和服务器级DDR5内存的价格都在失控飙升。不到四个月的时间,DRAM价格就翻了一番,导致64GB双通道DDR5内存套装的价格甚至超过了一台PS5游戏机。

主要问题在于,内存制造商目前优先向英伟达等人工智能厂商供应内存芯片,而非其他市场,而且似乎并未提高DRAM的产量来弥补这一缺口。考虑到2022年至2023年内存市场刚刚经历了产能过剩的时期,这种情况并不令人意外,当时所有主要的内存制造商都陷入了困境。(对消费者而言,那是内存销售的黄金时期,但对内存生产商来说却是毁灭性的打击。)提高产能将增加未来产能过剩的风险。

目前尚无法预测内存价格飙升何时结束;一些分析师认为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长达十年。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目前所处的内存价格暴跌局面将持续到2026年全年。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237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