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户超1.5亿但缴存冷?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营销卷疯了,有机构首次开户缴1元可领58元)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何秀兰
随着2025年步入尾声,个人养老金市场迎来年终营销热潮。
近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密集推出专项福利,从“开户零门槛领立减金”到“缴存分档享数百元权益”,再到定向激活闲置账户的专属福利,现金补贴、实物好礼等多重激励密集出台,为“开门红”蓄力的同时,也折射出行业竞争逻辑从早年“抢开户”转向“留资金”的精细化运营。
这场营销热潮中,缴存激励与存量激活成核心发力点。例如,中国银行个人养老金大礼包缴存最高可领618元权益、兴业银行缴存三重达标礼等,精准刺激缴存;针对“开户未缴”,中国银行定向发放100元缴存抽奖礼,邮储银行加码自动缴存补贴,意在唤醒沉睡账户。与此同时,11月21日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发布的“2026年6月起个人养老金账户可购买储蓄国债(电子式)”通知,更为这场年终营销添了一把火。
“初期银行的核心目标是抢占开户资源,因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唯一性,一旦开户很难变更。”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负责人向时代财经分析,随着开户规模增长放缓,以及监管层对养老金融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银行的竞争焦点自然从初期的“跑马圈地”抢开户,转向激活存量账户、提升缴存额度。
图源:图虫创意
迎接“开门红”,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营销战升级
“现在在我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首缴2元最高领188元立减金,缴满1.2万元最高得388元。此外,近期还有额外的十五运会‘吉祥礼’叠加活动,缴存1000元起并配置指定养老产品,可领吉祥物徽章、挂件等礼品;缴1.2万 并配置1万元以上产品,享手办、毛绒玩具等福利。”工商银行华南地区某支行客户经理向时代财经介绍,该行针对个人养老金推出的年终活动,不仅降低了参与门槛,奖励力度也较上半年提升。
盘点银行个人养老金营销动态,时代财经发现,今年四季度起,这类活动大多具备全覆盖、力度强、玩法新的特质。
开户环节,多家银行推出“零门槛”奖励。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首次开户缴存1元即可领58元支付贴金券;光大银行北京分行新开户当日缴存10元(含)以上,有机会获20元支付宝红包。
缴存激励则呈现阶梯化设计。中国银行推出最高618元微信立减金权益礼包,新开户缴存10元、1000元、10000元可分别抽取对应档位立减金,且限定用户100%中奖;兴业银行设置三重达标礼,活动期间缴存1000元最高抽208.8元权益,满1.2万元可抽最高300元权益;中信银行广东分行将开户与缴存奖励叠加,最高可领554元微信立减金,同时强调“当年可享最高5400元个税扣除”。
针对“开户后长期未缴存”账户,部分银行推出定向激励。中国银行对2024年年末前开户未缴存的客户,定向推出“100元缴存达标礼”,限定用户2025年累计缴存首次达100元即可抽取18元、88元立减金;邮储银行清远市分行、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则重点推广“自动缴存”功能,首次签约并成功扣款达标,可额外领取20元贴金券或抽取最高68.88元立减金。
此外,荐客有礼、代金券等创新形式也成为营销补充。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每成功推荐1名好友开户,推荐人可领15元支付贴金券;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单笔缴纳个人养老金1000元及以上,可实时获得抽奖机会一次,有机会获得腾讯视频会员券/滴滴打车券等。
“年终是资金归集的关键节点,银行选择此时加码,一方面是为了冲刺年度业务指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居民资金相对充裕。”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
从“拉新”到“留存”,银行深耕养老金融生态
银行营销策略的转变,或是对个人养老金制度"开户热、缴存冷"痛点的回应。
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养老金金融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试点城市已有7279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与人数的7%左右,其中缴费率不足21%。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人数已超1.5亿,但缴存率偏低的结构性问题仍未根本改善。
为推动个人养老金账户“精耕细作”,银行不仅在激励政策上发力,更在产品供给、服务体验上持续优化。在产品端,目前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已涵盖存款、理财产品、基金、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类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需求。
政策端,11月21日,财政部、央行发布《关于储蓄国债(电子式)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自2026年6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储蓄国债(电子式)将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投资者可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购买,成为刺激缴存的重要变量。
时代财经注意到,已有银行开始提前布局,部分银行在年终营销活动中强调“后续可优先购买储蓄国债”,许多客户经理在推广时也会主动向客户介绍这一政策亮点。
“这是客户问得最多的问题,很多人都是冲着国债来咨询缴存的。”上述工商银行华南地区某支行客户经理告诉时代财经,储蓄国债的国家信用担保、保本保息属性,与养老资金“稳健增值”的需求高度契合,“尤其是中老年客户,之前觉得基金风险高、理财不保本,一直犹豫要不要缴存,现在听说能买国债,态度明显积极了。”
银行服务升级也提升客户缴存意愿。广州投资者王淼(化名)向时代财经透露,现在银行不仅是送福利,还会主动告知个税扣除流程、产品收益情况,服务比以前更细致了。他原本开户后一直未缴存,但近期在银行客户经理的讲解下,不仅了解到缴存1.2万元可享受个税抵扣优惠,还通过年终活动领取了200多元立减金。“相当于额外多了一笔收益,已经计划足额缴存了”。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营销短期激励或能激活市场,但长期留存仍需依赖完善的养老金融生态。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向时代财经表示,未来仍需推动税优政策优化。比如,在领取时免税或者对缴费时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在领取时免税;扩大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投资范围,如增加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纳入黄金等贵金属作为投资标的;探索默认投资机制,降低投资门槛并引导长期稳健积累,减少决策成本,优化养老资产配置;提高年度缴存上限,为有缴存意愿的群体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加强精准投教,引导居民理解并践行长期投资长期收益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