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两个英伟达掘墓人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两个英伟达掘墓人)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英伟达在过去几年一直是股市的重要参与者。其市值超过4.4万亿美元,历史上唯一能与之匹敌的,只有几个世纪前为欧洲帝国开展殖民活动而成立的公司,例如荷兰东印度公司。

英伟达在人工智能(AI)硬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个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其他公司自然不会放过。

高通的新芯片有望在数据中心领域与英伟达展开竞争。而Alphabet也正携其Ironwood张量处理单元(TPU)进军芯片市场。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英伟达的市场绝对统治地位开始出现裂痕。

从幸运的意外到近乎垄断

早在2022年ChatGPT发布之前,英伟达就已生产出市面上最顶尖的计算机硬件。其芯片过去(现在依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从高端视频游戏图形到加密货币挖矿。但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GPU)在运行人工智能程序方面也表现出色。这一点,再加上其卓越的工程技术和CUDA软件平台,赋予了英伟达强大的竞争优势。如今,英伟达在全球449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中占据了85%到90%的份额。其Blackwell GPU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硬件,而此前它唯一的真正竞争对手是AMD。

然而,10 月下旬,高通发布了两款目标直指英伟达的 AI 芯片。AI200 和 AI250 分别计划于 2026 年和 2027 年上市。高通能否挑战霸主地位并取得直接胜利?这比你想象的更有可能。

短期内,高通股价因该消息而小幅上涨,并引发了一些媒体关注。然而,消息公布后的几周内,高通股价开始下跌,截至撰写本文时,股价已下跌约1.5%。

所以问题是,为什么?我的答案是,英伟达的护城河足够宽广,足以震慑投资者,但并非不可逾越。

两线作战

说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这绝非夸张。占据90%的市场份额绝非偶然。英伟达成功的关键在于,在很多方面,它的芯片确实优于竞争对手。然而,英伟达的芯片并非完美无缺,在性能、成本和能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高通的AI200和AI250芯片应运而生。虽然它们的原始性能不及英伟达的芯片,但它们能效更高,并且针对实际应用中的AI运行进行了优化,而非仅仅用于训练。据高通称,这种对能效的重视使得AI200芯片的功耗比英伟达生产的GPU低35%。

高通芯片的购买和运行成本将比英伟达芯片更低,这对于数据中心应用以及需要控制成本且不需要所有附加功能的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尤其考虑到据一些估计,到 2029 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将超过 2.8 万亿美元。

高端人工智能硬件领域包括Alphabet公司的Ironwood芯片。它是一款TPU(线程处理单元),专为训练新的人工智能模型而优化,而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是人工智能行业中最耗能的环节之一。

Ironwood 拥有与 Blackwell 相同的功率,性能却能与之匹敌;而且,它还有可能比 Blackwell 更好地随着尺寸的增大而提升性能。

它能让Alphabet超越英伟达吗?单凭它自身可能还不够,但它的确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Meta Platforms或许也会认同这一点。据报道,该公司正在洽谈斥资数十亿美元购买Alphabet的TPU。

因此,英伟达如今在人工智能硬件的高端和低端领域都面临着强劲的竞争对手。虽然高通、Alphabet 和 AMD 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缩小与英伟达的差距,但机会依然存在。

护城河

英伟达的劲敌AMD也在不断蚕食其领先优势。AMD多年来一直稳居行业第二,占据3%到5%的市场份额,但最近它与OpenAI签署了一项协议,其GPU将被用于运行ChatGPT程序。尽管英伟达拥有先发优势,但市场对竞争对手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

这的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迎头赶上。值得注意的是,Alphabet 今年迄今为止的股票回报率为 68%,是英伟达 30% 的两倍多。

我不认为高通的AI芯片或Alphabet的Ironwood能够击垮英伟达的旗舰产品,但所有这些新的竞争都会累积起来,并可能对其造成冲击。

这些公司都是人工智能硬件市场的有力竞争者。英伟达并非垄断企业,高通的芯片虽然尚未彻底改变市场格局,但竞争似乎已经拉开帷幕。

(来 源 : 编译自 yahoo)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239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