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芯片I/O,巨变)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台积电OIP生态系统论坛上,半导体I/O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显而易见。
过去25年间,半导体I/O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从180nm工艺节点下简单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单元,发展到如今先进的16nm和22nm工艺下高度复杂、支持多种协议且功能丰富的库。正如专家在其演讲中所阐述的,现代I/O设计不再仅仅关注基本功能,而是更加注重适应性、优化和针对特定市场的性能。
历史上,每个工艺节点只需一个基础 I/O 库即可满足需求,提供经典 GPIO(推挽式 LVCMOS)或开漏 I/O (ODIO) 的各种变体,支持 I2C 或 SMBus 等协议。这些足以满足 21 世纪初电信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需求。如今,移动计算、物联网、边缘人工智能、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等领域的爆炸式增长,对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单个 ASIC 芯片无需专用引脚即可同时服务于汽车(需要 CAN)和蜂窝(需要 I3C)市场。这种融合催生了 GPODIO ,一种混合 I/O,能够在 CMOS 和开漏模式下工作,支持 LVCMOS、SPI、I3C、JTAG 和故障安全型开漏标准。
GPODIO 是多协议 I/O 的典范,也是现代设计的基石。它配备可配置的输出驱动器,可在高速 GPIO(Tfall < 5ns,Zout 33–120 Ω)和慢速转换开漏模式(Tfall 20–1000ns,IOL 3–20mA)之间切换。输入模式控制 (IMC) 支持多种 VIH/VIL/迟滞阈值,而故障安全操作即使采用推挽驱动器和片上终端也能确保可靠性。电压支持范围也得到了扩展:现代 GPIO 可处理 1.2V 至 3.3V 的 VDDIO、低至 0.65V 的内核电源以及高达 5V 的外部 ODIO 电压——所有这些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更先进的是“超级”I/O,它是一种宏单元,包含两个单端或一个差分对,支持超过20种标准,包括LVDS、MIPI、带片上终端(ODT)的HSTL/SSTL以及POD。这些对于高性能计算(HPC)和5G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另一个主要趋势是I/O库的变体。在22nm工艺下,一个GPIO设计可能衍生出五个库——PM22(超低功耗物联网,漏电流0.14nA)、MM22(平衡移动应用)、OG22(车规级,8kV HBM)和EG22/TG22(高性能计算,采用交错封装以提高密度)。每个库都针对速度、漏电流、静电放电(2kV至16kV HBM,6A至16A CDM)和接口支持(SPI、RGMII、eMMC)进行了优化。如今,代工厂的产品目录为每个节点提供多个库,这些库根据金属层、电压和市场定位进行区分。产品架构师必须根据应用目标选择合适的库——例如,将低功耗物联网库用于高性能计算会降低性能。
模拟和射频 I/O 技术也日趋成熟。过去设计人员需要自行构建定制焊盘,而如今的库中包含了预先表征的单元:低电容射频焊盘(<75fF,>8kV HBM)、匹配的 LVDS/HDMI 对以及高达 20V 的高压模拟 I/O。这降低了设计风险并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
新兴的2.5D/3D 封装和芯片组的芯片间接口引入了超低功耗、高密度 I/O(例如,16nm 工艺下 4Gbps,直流电流 <0.1nA,10×20μm 尺寸),这对于多芯片 AI 和存储器堆叠至关重要。
验证复杂度急剧上升。传统的 GPIO 需要约 135 个 PVT 角点;而现代的多电压、多模式 GPIO 则需要超过12,000 个角点,包括零伏和掉电模式。精确的 .LIB 建模如今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工程挑战。
总而言之, I/O 设计已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库转变为由优化、可配置且市场定制的解决方案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默认使用“基础”代工厂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要想在 2025 年取得成功,需要深入了解应用需求、谨慎选择库并进行严格的验证——确保性能、功耗、可靠性和成本能够满足多样化且要求苛刻的终端市场的需求。
(来 源 : 内容 编译自 semiwiki )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240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