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结束了在纽约路演的阿里巴巴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上演“开门红”,股价大涨了38.07%。
而根据负责承销阿里巴巴新股的投行人士透露,在此次阿里巴巴发行新股中,共有千余家机构通过多个账户认购,其中100多家机构获得了接近九成的新股,而美国一些大型公募基金成为了获配的主角。
美国散户热情超预期
和国内资金鲜有中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机构大量持股阿里巴巴。
据了解,随着阿里巴巴的正式上市,此前机构“疯抢”其新股的结果也随之尘埃落定,根据海外负责承销公司新股的投行方面透露的消息,此次参与阿里巴巴新股认购的机构账户一共有1800余家,认购的金额达到近3000亿美金,较原计划超额了14倍,而最终83%的新股被分配到了前100大认购机构的手中,而在这100家大机构中,前25家所占配额达到了近五成。
“阿里巴巴大部分的新股都分配到了美国一些大型的机构手中。”一位美国投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里面包括了富达投资、贝莱德、T.Rowe Price Group Inc.、Wellington Management Co.、Putnam Investments LLC、Waddell & Reed Financial Inc这样的机构,而他们的订单数量也相当大。”而此前也有外媒消息透露,上述这六家企业将购买阿里巴巴超过10亿美元的股票。
相比之下,国内参与竞购的机构就颇有些铩羽而归的意味。据不完全统计,最终中国人寿、华夏基金、博时基金、泰康资产、融通基金等本土机构成为了幸运儿,但除中国人寿最终获配1.5亿美元外,其余机构所获得的数量都不是特别可观。
事实上,根据美国IPO市场的规则来看,美国新股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渠道获得:一是网上认购,先以IPO价格申请新股,然后由承销商来分配能否获得;二是网下认购,以IPO价格申请做基石投资者(或有锁定期),然后由上市公司管理层和承销商共同决定协议转让额度;第三则是公司在IPO推出的“亲友股计划”,将一部分股票的认购权以IPO价格指定给公司员工及亲朋好友。
“和中国市场不同,机构能够在新股获配中占到多少数量,需要综合来看下单的规模、资金,还有和投行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另外,一般新股上市为了防止股价波动,都会优先考虑选择做长线的机构。”一位富达投资的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际上,即使是大机构,这次获得的配额和设想状态下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来自中国的机构所得到的少也并不意外。”
实际上,除了大型机构之外,美散户对于阿里巴巴的热情也超出了预期。
此前有外媒透露,阿里巴巴路演期间,美国散户出于对阿里巴巴缺乏了解而投资意愿不强,但从事实上来看,却并非如此。根据美国交易控股公司的统计发现,投资者在阿里巴巴盘前交易的股份认购数量大约是Twitter IPO前的3倍,而想要购买阿里巴巴股票的散户投资者人数还在不断增多。
制度矛盾隐忧
尽管大型机构大额度地持有了阿里巴巴的新股,但是并不能排除美国市场对其仍然存在担忧。
据了解,日前著名的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创始人卡森·布洛克在对外演讲中曾直接指出,“中国的股票欺诈就像硅谷的科技公司那样,遍地都是,投资者应该重新衡量阿里IPO的定价,要对审计师、公司董事会高管、律师甚至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保持怀疑,最好把这些都看成是宣传伎俩。”
但是,布洛克并未明确地给出作假证据,只是想呼吁投资者警惕。
“布洛克的言论并不方便对其进行评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屡屡遭到做空也的确是时有发生。”一位美国资管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过,相比担忧其造假,公司本身VIE结构、还有中美双方之间对于上市公司审计相关文件是否公开,这一制度上的矛盾才是美国市场所担忧的关键所在。”
“中国在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网络科技类公司的持股量设有限制方面。大多数投资者需要通过一种叫‘可变利益实体’(VIE)的机构,其作用是让投资者不用通过持股的方式来实际控制一家公司。”该资管公司人士说,“但这种方式更多的是约定俗成,缺乏法律方面的约束。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投资人所持有的股票可以不被承认而化为乌有。”
事实上,关于外界对阿里巴巴VIE的质疑,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已有相关的解释说明。
而在财务制度方面,则是所有中概股都面临的尴尬问题。而此前根据外媒的透露,在中国的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可能因为中国法律限制,而拒绝向SEC公开审计资料,最终受到停止美国上市公司业务6个月的制裁,而四大会计事务所选择上诉。“这件事给中美的监管机构压力,尽快达成法律法规上的一致,而从现在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中概股则也要承受一定的风险,阿里巴巴也不例外。”该资管人士说。(编辑 陈昊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