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信达董事长侯建杭: AMC“变废为宝”柔术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在金融机构面临挑战时,资产管理公司承担着为实体经济“活血化瘀”的功能。

上世纪末,银行业的不良率高达两位数。为将银行从巨额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中解放出来,国内第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4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

15年后的今天,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逐步上升,2014年11月末商业银行不良率达到1.31%,连续三年上升。不同的是,当初政策性处置不良资产的信达,如今已率先完成了股改、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嬗变,成为一家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发展的大型金融集团。

作为最资深的从业者,也是唯一上市的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侯建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常态”下我国推行一系列经济金融改革措施,这是我国经济从蝶变到新生的必经过程。作为一贯以风险化解为己任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

本报记者 李玉敏 北京报道

侯建杭表示,“我们在研究制定适应公司上市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中期战略。初步考虑,在业务发展策略上,将更加注重发挥不良资产经营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业务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信达中报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末,信达总资产达4822亿元,较2013年年底增长25.6%。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2.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3%。

截至2014年6月底,不良债权资产净额达1,8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4%;上半年新增不良债权资产收购成本为854亿元,同比增长100.2%;不良债权资产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58.5%。

2014年上半年传统类不良资产(主要收购自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新增收购额达到72亿元,同比增长240.0%。同期,附重组条件类不良资产(主要收购自非金融机构)新增收购规模为782亿元,同比增长92.9%。

附重组条件类不良资产经营已成重要增长点

《21世纪》:中国信达一直表示“以不良资产经营为核心业务”,在你看来,2015年银行业不良资产是否会继续增加?请问不良资产能否支撑资产公司持续高速发展?在不良资产处置上,信达主要采取哪些方式?

侯建杭: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驱动因素转换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在银行业就会表现为不良资产的暴露和增加,对此我们应当保持平常心态。

当前银行业总体风险可控,但是受经济下行的影响,银行业不良贷款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不良贷款余额增长的压力依然很大。银行不良资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拓展传统不良资产经营业务的主攻方向。我们希望银行出现不良资产后能够及时出表,及时得到有效处置,使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化解常态化,防止不良资产高度聚集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当然,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对不良资产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已今非昔比。除传统类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外,附重组条件类不良资产(主要收购自非金融机构) 经营已成为中国信达重要的增长点。

我们针对不同类型资产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对传统不良资产,收购之后我们会根据资产的特点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并运用多种处置方式包括债权重组、债转股、资产置换、以股抵债、以物抵债、正常清收、诉讼追偿、出售、资产证券化和委托处置等以及上述多种方式的组合,以提升资产价值,实现现金回收。

对附重组条件类不良资产,我们从债权人收购该等债权并同时与债务人订立重组协议,旨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利用多种项目控制手段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收益最大化。我们通过客户筛选、区域调整、产品选择、风险控制等措施,平衡发展速度与收益水平的关系,保持收益率水平的基本稳定。

此外,我们接受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委托,管理并处置不良资产,获取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适当的经营模式组合能够灵活地满足市场需求,缓解经济波动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实现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1世纪》:你曾提到,信达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另类资产管理、特殊机遇投资实现超额回报”。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有哪些特殊机遇?

侯建杭:从中国信达经营管理的角度看,我们将风险化解的责任担当融入公司的业务布局,另类资产管理和特殊机遇投资是我们业务内容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特殊机遇”包括短期流动性困难、破产重整、资本重组、重大资产出售等,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是资本市场十分认可的一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业务,对于公司市值管理、提高收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资产管理公司而言,特殊机遇是与经济改革进程相伴而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包括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在此背景下,将出现大量的并购重组及产业整合机遇,资产管理公司有望在企业并购重组、行业整合、产业转型等方面加大特殊机遇投资力度。

而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促使“问题实体”所衍生出的特殊机会越来越多,如房地产、矿业及制造业的违约债务问题。资产公司可以借此选择介入一些问题企业重组或清算项目,寻求投资机会。地方政府及中央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会带来国有资产整合过程中的并购重组机会。

《21世纪》:在不同的不良资产类型中,资产公司更偏好哪些类型的资产?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疲软,是否对房地产的偏好有所下降?

侯建杭: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为我们提供了市场空间。一是传统类不良贷款收购机会稳步增加。二是非银行金融领域的兑付风险带来不良债权资产业务新机遇。三是实体经济领域化解债务风险的需求增加,为非金融类收购、救助问题实体等带来潜在的业务空间。针对这些不同的业务机会,我们会根据市场化原则,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布局。

房地产在当前我们的附重组条件类业务中占有一定比重,这是我们基于对房地产行业前景的判断和我们的专业优势所进行的战略抉择。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方式由以“行政调控”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市场调控”为主,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区域、企业和产品三个方面的结构性分化。

在房地产市场的分化和调整过程中,房地产行业仍然有很多业务机会。我们相信,只要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密切关注行业变化,谨慎选择合作对象,就能够控制好业务风险、实现良好经营效益。

多元化方式处置不良

《21世纪》:近年来,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也加入了新的参与者,就是省级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公司是否会成为四大资产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侯建杭:就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将会培育起更多的市场参与主体,有利于促进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信达正在积极探索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我们愿意借力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区域优势,整合利用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股东、地区的丰富资源,积极把握地区国企改革、产业整合带来的附重组条件收购、投资和资产管理等相关业务机会。同时,我们愿意将我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区域功能相对接,共同服务好地方经济金融改革发展。

《21世纪》:目前信达旗下已有证券、基金、信托、保险、金融租赁等多个金融牌照,在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中,如何发挥不同牌照及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不同企业之间的风险如何隔离?

侯建杭:集团化运营最大的优势是集团协同。平台子公司的发展要紧紧围绕主业,与集团紧密协同是各家平台子公司的主要任务。

集团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业务网络协同、客户协同以及业务的发展协同三个方面。一是境内外证券平台与资本市场对接,为客户提供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等增值服务;二是通过专业平台向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三是通过与子分公司的业务协作,产生大量的交叉销售计划,促进了子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集团协同优势的发挥与集团各业务板块风险隔离的挑战相伴而生,因而集团化运营最大的挑战是集团管控。

金融服务业务是集团建构综合性资产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子公司的风险管理是集团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将子公司风险管理纳入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之内。公司已经在保险、证券和融资租赁子公司建立了符合各自监管要求和行业惯例的风险管控体系,从流程上包括风险识别、风险监控和报告、风险监督等环节,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风险类别。

截至目前,子公司总体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各项监管指标均满足各监管机构的合规性要求。

信达的新征程

《21世纪》:从成立之初化解政策性不良资产,到后来的商业化运作,再到如今的大型金融集团,资产公司这15年来命运起伏。你也是资产公司最早的从业者之一,从亲历者的角度来看,资产公司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如今正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你怎么评价资产公司这15年的发展?

侯建杭:15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银行从被国外认为已濒于技术性破产,到跻身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的前列;大批国有企业实现了扭亏脱困,踏上了持续健康发展之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背后的重要推动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

一是将国有银行从巨额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中解放出来,推动了国有银行的改革。二是通过债转股和投资银行专业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促进行业、企业重组,有力推动了大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三是通过对问题机构的托管清算、危机事件的处置和风险化解,促进了常态化维稳机制的建立,有效发挥了经济金融“消防队”和“安全网”的作用。四是培育了我国特色化资产管理新兴行业。

从当前来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正处在深化改革和商业化转型的深入推进阶段。特别是中国信达完成了改制、引战和上市“三步走”战略之后,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公司上市后,面对资本市场的考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核心业务优势的巩固、新业务的探索、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管理水平的提升、盈利能力的增强,以及依据监管要求进行规范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等等。

《21世纪》:作为唯一彻底完成商业化转型的资产公司董事长,你怎么看信达股改、引战、整体上市的商业化转型模式,上市时的市场反响是否意味着对公司转型模式的认同?信达每一步都走在前面,当时是否担心试错?

侯建杭:中国信达成立15年来,率先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回收任务,实现了最高现金回收率和最低费用率;第一家通过竞标和创新结构化交易方式获得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并率先以商业化方式收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开启了不良资产的商业化收购时代;第一家经银监会批准试点经营非金融类不良资产业务,进一步扩展了不良资产管理业务领域;第一家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丰富了不良资产处置渠道;首次在境内外成功发行债券,拓展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率先完成改制、引战和在境外上市。

特别是2013年底中国信达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过程中,共发行61.17亿H股,募集资金约172亿人民币,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的16.9%,是2013年香港募资规模第二的IPO项目。

在监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我们在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转型和全面商业化三个发展阶段所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促进了公司各项事业发展顺利。

《21世纪》:信达下一步目标是建立国际知名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后在战略上将进行哪些调整和布局?

侯建杭:作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领先者,我们开创了许多行业里程碑,但与国际上一些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相比,信达公司在资本实力、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和国际化程度等许多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差距就是发展空间,初步考虑,我们在业务发展策略上,将更加注重发挥不良资产经营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业务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发展资产管理业务,通过资源聚集培育市场机会,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价值,实现跨周期的良好业绩。

我们将更加注重发展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挖掘非有效市场中被错误定价或具有高竞争门槛的潜在投资机会,实现超额回报。

此外,将更加注重各业务板块的协同配合,依靠多元化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解决方案;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坚持稳健经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良好匹配。(编辑 王芳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