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4》,报告显示,中国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
《报告》也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比如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同时,存在“一城独大”现象。另外,六个城市群的失业人口数量逐年上升,优质人口资源配置不均问题日益严重。而且,资源与环境压力逐年加大。
正如报告所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绝对优势。这几个城市群里,“一城独大”特征会表现得比较明显。不过,这“一城”如果不够“大”,难以发挥凝聚作用与吸引人才不断进入。我们认为,在一个城市群的发展最初,“一城独大”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说,一些城市群的规划与发展,最初就是建立在这“一城独大”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它们发挥了很好的带动效应,才使得城市圈的规划有了可能。
当然,人们现在已经不满足于只看到一个城市群里有那么一两个出类拔萃的城市,人们希望这些大城市能够控制自己的规模,以缓解城市中的一些环保、交通等问题。我国去年11月发布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5类7档。明确特大城市、大城市、小城市等标准,有利于城市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更精准、更及时的发展路径,合理调控主城区人口规模,缓解人口规模过度扩张带来的交通、环境等问题。
学界对城市群的定义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简单说,城市群应该是具有多个层级的,显然有几个大城市还不够,大城还应辐射带动中小城市,而中小城市再带动城乡。因此,“一城独大”并不可怕,也无需过分削弱它们现有的地位,因为我国也需要几个大型的国际化城市。最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良好的城市发展策略解决它们的交通、环境与城市设施配套问题,让其定位清晰化,清晰化定位以后,就可以将一些可转移的产业转移到周边中小城市,带动周边就业与消费,以此,人口自然会得到控制,这主要是借助市场的力量。去年一直热议的京津冀一体化,主要话题之一就是产业转移。
此外,城市群之间也有层级关系,除了这六个已经显山露水的大型城市群以外,其余省份也有潜在的城市群,大都是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有学者认为这属于第二层级的城市群,地方当然也可以进行探索,明确一些主要城市的定位,然后产生科学的产业转移,带动周围地区。最后,我国还出现了一些跨省的城市群建设,最有代表性的是南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个都市已经在政府层面与实际中发生了一定的融合,这也是很好的探索。(编辑 张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