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工信部严打电话“黑卡” 运营商自查渠道漏洞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作者:陈宝亮 2015-01-07 08:53:2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月5日,工信部官网宣布,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

电话“黑卡”是指未进行实名登记并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移动电话卡(含无线上网卡)。

“该行动,相当于从外围监督层面督促运营商及其代理商,包括虚拟运营商,落实好入网实名检验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落实实名制,是根治电信诈骗的关键。”

《方案》明确要求电信企业在今年12月31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达90%以上。

实名制重在“监督”

电信诈骗、垃圾短信,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不堪其扰。2014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曾公开表示:“2013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超过30万,损失超过100亿。”陈伟才曾多年就职于公安系统。

事实上,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因垃圾短信等问题曾遭3·15多次曝光。2006年起,业内就呼吁推行电话实名制,以此应对垃圾短信、电信诈骗泛滥的问题。实名制之后,通过号码实施的电信犯罪行为可以溯源,大大提高了犯罪成本。最终于2013年7月,工信部正式出台《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电话实名制正式出台。在此基础上,工信部又于2014年11月出台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短信治理。

“2013年7月之前,虽然也要求实名制,但其实没人管。”山东移动某市公司员工王华告诉记者:“当时,代理商可以用自己的身份证登记,一次领走几百、几千个号码,这些号码销售给用户的时候,并不要求用户实名。”

“2013年7月之后,实名制突然升级为最严格的规定。”王华回忆称:“最初的几个月,县领导每两周去所有辖区检查一次,省、市领导每月检查一次,直接去代理点‘微服私访’。代理商如不强制用户进行实名制,就属于违规。”每查到一个非实名新增号码,全县绩效扣1分,仅此一项,相当于罚款1万元。除此之外,当场处罚代理商,同时辖区主管,县公司、市公司老总均被‘连坐’,都要扣工资。

直至今日,“仍然是每月一查,新增号码几乎100%实名。实名制,靠的就是严格管理。”记者查阅工信部2014年公告,包括山西、重庆等多地通信管理局均对非实名现象进行过严格处罚。

存量漏洞的难题

新增号码的实名制可以依靠严格管理实现,但存量号码的实名制,却更多考验运营商的管理能力。

1月6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咨询了多个出售电话卡的报亭、小区门店,仅一家表示“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其余均表示“不需要身份证”。其中一位报亭老板告诉记者:“我这里以前存了不少卡,有几百个。这些是不用身份证的,也没有人查。”

不久前,新华社也曾在一篇曝光中国联通的文章中提到:“当事人的身份证名下,存在6个未知手机号,但均非当事人使用。”

王华告诉记者:“这些存量号码,有的是用的代理商的身份证办理的,有的是代理商当时随便填写的信息,都不具有真实性,但又很难查证。”

在本次专项行动中,《方案》针对此类现象明确提出要求:对于2013年9月1日前入网的未实名老用户,基础电信企业要在为其办理新业务、更换电话卡时依法要求其进行补登记。并且,将对以同一身份证件在一个省份内登记了5张以上移动电话卡等用户列为重点,通过核验登记信息、回访等措施,验证用户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方案》还要求运营商“规范社会营销渠道”、“加强网络营销渠道管理”。

“运营商自律很严,但对于社会渠道却鞭长莫及。渠道太多,就不可避免存在漏洞,这些漏洞很可能给犯罪分子留下空间。”李俊慧认为,“相信这也是本次专项引入工商、公安联合执法的初衷了,工信部、通信管理局只能监管电信运营商,对于社会渠道,可能工商或公安的执法力量更强。”李俊慧还建议,“运营商应该考虑将非实名的旧卡收回销毁,斩断不法分子的办理渠道。”

2014年底,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其每年最重要的活动中曾就“垃圾短信”等问题公开发言,他表示:“以前,我们对于垃圾短信是无可奈何,国家并没有哪一条法律许可运营商处理用户短信的权利。虽然我们能够判断一部分垃圾短信,但也不能拦截。现在,工信部出台了相关规定,这样我们拦截垃圾短信就有法可依。”

现在中国移动每天拦截的垃圾短信超过8亿条。同时李跃也公开表示:“我们公司也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我们将严格规范管理流程,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编辑 卢爱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