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高铁规划不可受制于狭隘地方利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作者:刘波 2015-01-30 10:22: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最近新华社报道了全国多个地方围绕高铁走线、设站而展开“争路运动”的现象:有的地方官民齐上,四处公关,有的打“悲情牌”,有的打“优势牌”,以争取让高铁线路经过本地,或者将高铁站设在本地。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例是河南省的邓州、新野两地,各自要求郑万高速铁路襄阳到南阳段在本地设站。对于这一现象,中国铁路总公司1月29日作出回应称,高铁规划要考虑的东西很具体,很庞大,考虑的方面也很多,也要照顾到地方的利益。

高铁作为运输大动脉,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机会,改变地区的发展命运,所以,地区执政者和民众对此寄予期待无可厚非。但是,高铁线路和设站虽然会对地区经济及地区间差异带来影响,但这主要是一种附带效应,高铁首先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政府的投资工程,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些方面的利益。

所以,高铁的线路和站点设计首先要遵循交通设施建设的逻辑、科学的逻辑和经济的逻辑,要全国一盘棋地考虑和规划,要选择建设成本最低、最能节约投资资金的方案,而不能受制于狭隘的地区利益,更不能鼓励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在做出决策时,应该由工程、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专家独立公正地做出评估,而不能受到地方政治力量的干扰。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介绍,线路设置是铁总、国家相关部委及各省级政府研究决定的,县市级地方政府有权建议,但没有权力干涉线路和站点设置。既然有这样的决策机制,那么各地政府就应该尊重规则,耐心等待通过既定程序作出的决定,并接受决定,这是地方政府应该具备的法治思维。

当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如不增加建设距离和成本的情况下,决策者适度照顾一些不发达地区希望依靠交通地位来改变命运的心情,从而主动性的缩窄小地区收入差距,也无可厚非,但这一切必须公开公正,必须实现让整体利益提升的效果。

“争路运动”和一些地方不集中精力耐心发展本地经济,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向中央要政策、要项目的思维如出一辙。地方主政者希望把这作为自己的政绩,地方民众也幻想有了高铁就能改变命运。其实交通线路只是个影响很小的因素,而且只要在自己附近,不久之后也可得到辐射效应的好处,不须过度紧张焦虑。执政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改善地方治理上,企业和民众要努力发展经济,不要试图走捷径。

“争路运动”中的腐败风险必须得到认真对待。整个高铁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决策必须规范透明,博弈情况必须向社会公开,对于走人脉关系和搞公关的方式影响决策的行为,必须严密监视,追究责任,堵住其中可能导致腐败行为的漏洞。当然不光是高铁,其他的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都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而这需要工程决策机制和投资机制的整体完善。(编辑 张立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