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业绩严重下滑,高利润难以为继,即便是降价,销售也停滞不前,是房企裁员的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 王营 北京报道
“公司在裁员,现在大家都人心惶惶,生怕自己被裁掉。”曾经有着地产界“华南五虎”之一的某家上市房企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裁员缘于该公司销售业绩严重下滑。公开数据显示,该公司2014年合约销售金额约53.52亿元,同比下降52.50%,合约销售面积约42.14万平方米。与原定计划相比,该公司2014年业绩完成率不到50%。而53.52亿元的销售业绩也是它近10年来的最差数据。2014年年初,该公司曾对外表示,预计2014年新推货量约180亿元,加之既有的约250亿元存货,总可售货量约430亿元。
业绩下滑,利润率下跌,正在房地产行业蔓延。
裁员裁到部门仅剩一人
上述裁员企业在北京通州开发的某楼盘正值收房整改期。但整改期还未结束,该项目就启动了大裁员。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项目裁员比例将近一半。
正在负责该楼盘收房整改的工程部某位负责人,也在该企业裁员名单内。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部门目前只剩一人未被裁。由于裁员比例过高,该项目收房整改的维修也受到了影响,甚至不得不由集团派员支援维持项目正常运转。
销售业绩严重下滑,高利润难以为继,即便是降价,销售也停滞不前,是这家企业裁员的主要原因。
上述房企的裁员比例在行业内偏高。其他销售大幅下降的房企,更多是变相裁员。
“公司会采用一些办法倒逼员工辞职。比如,把该员工强制调到他不擅长的岗位去。一些部门同事离职后,公司不再招人。”另外一家商业地产开发商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认为,“从人力资源角度看,房企裁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企业经营业绩在萎缩,难以承受更多的人力成本。裁员的做法是为了削减人力成本。第二是企业在业务扩展期,人力也相应扩张,但人力资本的效率并没有完全得到体现。第三是企业缺乏前景预判,善于用兵,而不善于养兵。”
严认为,房企目前进行的裁员,反映了企业战略的不稳定。2013年在楼市比较好的情况下,很多房企误认为市场会持续火热,业务大举扩张,员工规模扩大。但2014年市场降温,很多房企发现扩张受阻,这是裁员的一种直接原因。严跃进表示,2015年楼市有可能略有回暖,上述裁员做法将不利于企业健康成长。此类企业更多是从保有企业资产、防止企业经营成本扩大而裁员,缺乏长远目标。
13家房企首亏
由于楼市持续低迷,房地产亏损企业也有所增加。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发布2014年年报预告的上市房企合计67家,整体看,降温趋势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67家房企中首次出现亏损的房企达到13家,预减续亏14家,略减3家,共计有36家企业业绩相比2013年出现了下滑。
目前已有40家上市房企公布了2014年销售业绩,销售额合计18205亿,相比2013年全年的15835亿,上涨幅度为15%。但是,40家企业中,仅16家企业完成年度任务,其他24家企业情况不理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市场分化严重,已经公布销售业绩的上市房企完成情况还算比较好,实际未公布企业的业绩更差。除部分规模房企外,2015年整体市场依然很难维持过去房地产市场的高增长。
张大伟认为,预计后续公布销售业绩的房企,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的比例更低。他认为,楼市新常态下,房企将很难继续要求规模持续扩大,以万科为例,企业越来越重视回款等其他指标。楼市已经结束了以前供不应求、价格单边上涨的格局。以前的市场调整主要是因为政策的变动而引起,并不是市场自发性的调整,如今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供需相对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的波动加大。
张大伟认为,行业的玩家门槛越来越高,主动退出和寻求并购的中小开发商增多,大开发商有机会借此提高行业集中程度。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也认为,房企是否会裁员,取决于企业战略,依然谋求在传统的房地产开发领域深耕的企业,并在近两年大举进军土地市场,斩获大量地块,企业良性运行的情况下不可能裁员,大型房企尤其不会。
郭毅认为,此后的大规模裁员,更可能出现在一些中小型房企或者三、四线城市的区域型房企。随着一线城市土地竞争趋于白热化,中小型房企难以获取土地,导致未来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很可能会裁撤部分人员。而三、四线城市的房企前期大量囤地,但区域经济发展迟缓,不仅缺少人口吸附力,而且内生性购房需求也不足,导致库存过高项目消化周期过长,地块的开发无法滚动起来,因此也可能出现一些部门冗员过多有必要裁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