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理性认识当前“通缩”问题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连平 2015-02-27 16:27: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目前我国经济并未发生全面通缩,只是工业领域存在结构性通缩。在总需求回落至相对合理水平的过程中,供给相对过剩是工业领域结构性通缩的主要原因。这种结构性通缩对经济金融领域的整体负面影响相对有限,但应高度关注其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治理结构性通缩的重点在于消化过剩产能,而不是大规模地刺激需求。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以及开放政策,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改善投资者预期。

2012年3月至今,我国PPI已连续35个月负增长。2015年伊始,PPI降幅继续扩大;与此同时,CPI持续低位运行,同比仅上涨0.8%。这些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通缩”问题的普遍担忧,要求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并未发生全面通缩,只是工业领域存在结构性通缩。在总需求回落至相对合理水平的过程中,供给相对过剩是工业领域结构性通缩的主要原因。这种结构性通缩对经济金融领域的整体负面影响相对有限,但应高度关注其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治理结构性通缩的重点在于消化过剩产能,而不是大规模地刺激需求。针对当前现状,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以及开放政策,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改善投资者预期,针对性地缓解结构性通缩,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等各项目标。

我国经济并未陷入全面通缩

工业领域存在结构性通缩

1.多项相关指标综合表明当前经济并未呈全面通缩状态

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由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的物价、工资、利率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通缩通常伴随着“货币增长相对缓慢-需求相对不足-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的过程。如何界定与衡量通缩,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但各类物价指数无疑是判断通缩的核心指标。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当CPI连续3个月以上出现负增长,则可认定为出现了通货紧缩。

目前,从CPI来看,我国消费领域存在低通胀现象,而非通缩状态。尽管CPI增幅持续走低,但依旧处于正区间。消费品价格水平呈总体稳定、温和上涨态势。随着冬季的来临以及部分食品供求关系特殊条件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初步判断,未来几个月CPI保持温和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PPI连续35个月下跌,表明工业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通缩。PPI下跌受产能过剩、国内外需求低迷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过剩产能未被出清之前,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较长时间。从分项来看,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低迷是PPI下跌的主要原因。其中,钢铁、原油和化工等产能过剩行业跌幅较大。可见,PPI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近年来宏观调控的结果,反映了“调结构”的阵痛。

与CPI、PPI指数相比,GDP平减指数是一个范围更广,更能反映总体物价水平变化的指标。2014年,我国GDP平减指数变动率为0.8%,比上年低0.9个百分点,但依然为正。从这个角度来看,总体物价水平同样未表现出明显的通缩。

除物价指标外,对通缩的判断通常还需结合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及就业等方面的指标。2014年,我国GDP增长7.4%,增速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基本稳定;M2余额增长12.16%,尽管较前两年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高于实际GDP和物价增速之和;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22万人,就业形势依然较为稳定;收入仍在平稳上涨,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8.0%,超过GDP增速。

2.本轮PPI下行持续时间应当引起关注

从历史上看,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曾出现过两轮较为严重的通缩。第一轮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PPI曾于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2001年4月至2002年11月出现负增长,降幅最大达到5.7%。第二轮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PPI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出现大幅下降,降幅最大达到8.2%。这两轮通缩均是受到外部危机的强烈冲击,在流动性急剧收缩的情况下产生的,通缩程度较为严重,但持续时间均不长。在短期刺激性政策和内需的强劲拉动下,PPI又迅速恢复正增长。

与以往相比,本轮PPI下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几个特征:一是波动幅度收窄。前两个下行周期均伴随着PPI的短期大幅波动,单月PPI降幅最大分别达到5.68%和8.2%。相比之下,本轮PPI降幅仅在0.3%和4.3%之间,波动幅度明显降低。二是持续时间较长。截至目前,本轮PPI下行已持续35个月,超过以往任何一个下行周期。三是短期趋势不明朗。经历了连续35个月的负增长后,PPI仍未表现出止跌回升的迹象,而是保持在负区间内平稳波动,似乎意味着此次工业领域通缩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四是CPI、PPI走势背离。以往PPI下跌时期,CPI均与其保持同步,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而此次却表现出“CPI低通胀、PPI低通缩”的分离趋势,暗示当前经济中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

综上,我们认为,当前工业领域存在局部的产能过剩,因而通缩是结构性的,且程度并非十分严重。此次结构性通缩并非危机带来的流动性急剧收缩等因素所致,其成因可能较为复杂。

3.当前发生整体性通缩的可能性不大,但需要加以警惕

短期来看,工业领域的结构性通缩尚不具备演变为整体性通缩的条件。第一,目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宽裕,且货币政策稳中有松。继2014年11月降息和2015年2月降准之后,商业银行存贷比限制有望放开,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可期。第二,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2014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7%,两者平均后高于同期GDP增速。随着资本市场投资收益趋好,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从2015年2月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来看,其中的投资收益指数上升幅度显著。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对消费将形成较为有力的支撑。第三,近期发改委集中批复了3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上万亿投资的拉动下,投资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第四,外部需求有所回暖。2015年出口增速将比2014年有所上升。第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企业、人民币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国际范围利用中国产能的空间将会得到拓展。第六,全面深化改革将会得到落实和推进。改革将通过盘活存量价值和提升增量效率两个方面释放新的红利,从而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第七,宏观政策仍有较大调控空间。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已提上日程;货币政策工具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未来,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控,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目标,从而抑制工业领域通缩发展的势头。

2015年,PPI负增长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原因是,上游行业产能过剩依然较为严重,钢铁、煤炭、有色等资源型行业依然阴云密布。以煤炭行业为例,2014年煤炭企业亏损面接近70%,按照我国煤炭消费量,有3亿-4亿吨煤炭产能建设是超前的。因而去产能可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经济结构调整短期难以完成,新兴产业难以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国目前债务率较高,去杠杆压力大,货币政策不具备大幅度宽松的条件。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震荡和美元持续走强的情况下,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缩压力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未来,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在内外部需求疲弱、房地产行业低迷、输入型通缩压力加大等形势下,如果调控措施不当,PPI持续下降,不断弱化企业预期,也不排除结构性通缩进一步加剧甚至演变为整体性通缩的可能性。

供给过剩是工业领域结构性通缩的主因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通缩的成因通常涉及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两个方面,而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又都是相对的。需求不足指的是相对于既定供给能力的不足,供给过剩指的是相对于既定需求的过剩。(下转A5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