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第一部合拍片《我11》之后,两国电影圈趁着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的契机大幅升温。由法国人让·雅克-阿诺耗费七载心血拍摄的《狼图腾》,2015年伊始一前一后进入两国院线上映,用官方的说法,这是合拍片现阶段最大规模的庆典。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合拍片的好处不言而喻,电影的双重国籍能让其在两国都受到当地政府基金的大力扶持,实在是一桩互利互惠的美差。
今年春节档期,在一帮粗制滥造的综艺电影的臃涨中,《狼图腾》不啻为一部杀出重围的良心之作。且不说姜戎原着小说的畅销程度,有效地保证了观影人数的稳定,就凭借导演花费数年把狼崽从小养大的执着劲,《狼图腾》俨然把欧洲人精雕细琢的“范儿”带到了日益浮躁的娱乐市场,叫人在进电影院之前,先被各种幕后故事轮番感动。中国上映后不到一周,《狼图腾》登上法国大银幕,电影“长线作战”的好处也集中地在票房上得到了体现。法国第一周累计观影人次将近45万,仅次于好莱坞大片《美国狙击手》,至于后续发力情况如何,还需假以时日。
不过有一点需要澄清,国内媒体“《狼图腾》法国票房力压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的报道,本身有一定的误导性。根据法国电影资料库allocine的数据,《狼图腾》在法国共投放383个拷贝,而《鸟人》作为一部美国电影,只有159个拷贝的排片量,比《狼图腾》少了一半还多。《狼图腾》攻占法国影院气势汹汹不假,但拿来和《鸟人》相比,刻意营造出一种“合拍片将奥斯卡踩在脚下”的舆论,则不免有移花接木之嫌。其实,如果将观影人数平摊到每个拷贝上,《鸟人》的表现反而更抢眼,更别说后者的口碑毫无疑问更加坚挺。
法国影评人对《狼图腾》总体评价不错,著名的《正片》杂志甚至给出了满分五颗星,认为“很少能有剧情片会将野生动物放在核心”,《观点报》则称赞这是阿诺最棒的电影,“紧张、鲜明,令人窒息,充满力量”。得益于市场定位的准确,主打家庭档的《狼图腾》也得到了普通观众的认可。不过,也有不少影评人表达了自己对电影情节单薄的不满,《电视全览周刊》就认为这只是一部明信片式的风光片,法国导演太过用力地将电影推向了大场面、大制作的程式化路径,却忽略了对彼时中国社会文化环境更细致的考量。《电影卡片杂志》更不客气,直接用甩出“幼稚”、“毫无说服力”的评价。《狼图腾》故事本身的诸多硬伤也被指责为片方急于捞回成本的粗糙处理。但在热钱时代,当市场成为所有人眼光不约而同瞄准的终点之时,花太多力气谈内容与艺术仿佛已成为一种奢侈。在阶段性的商业胜利面前,对于“合拍片”模式及后续发展的讨论,法国媒体都显得相当谨慎。
作为由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狼图腾》将几乎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了技术层面。3D效果有多此一举之嫌,但暴风夜狼袭马群的大场面调度还算精准震撼。不过遗憾的是,这却是电影全部的优点。让·雅克-阿诺在狼群身上倾注的心血,远远超过他对男主人公陈阵、杨克的性格打造。尤其是冯绍峰饰演的知青陈阵,活生生地被拍成了一个动不动就嘟起小嘴的中二青年,在法国人的镜头下,就好像一个前往山间采风的文青。来自城市的知识青年经受文化的碰撞,将自身的心境洗炼到如同草原般辽阔的过程,被简化得好像精美的PPT,光有时间的演进,独缺层级的提升;蒙古老人每每出现,也不过是为了抖出一大段有关历史与自然的说教,所有的人物都好像高度抽象的类型符号,没有逻辑,亦没有可以撑起全片气场的情感。这也难怪,电影的法语名就叫《最后的狼》,大概在情怀党导演看来,牧人和狼族的亦敌亦友的关系,可以被简单地归纳为人类与自然的对立。所谓图腾,不过是落日余晖之时,用特效做出的腾格里,和片尾天边那朵矫情的不得了的狼型云彩。(编辑 李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