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规划期过半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将珠三角地区的主体定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等9个地市。广东副省长许瑞生16日向经济观察网独家透露,正在编制中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进一步关注到“环珠三角地区”,把云浮、清远、河源、汕尾、阳江纳入其中。
经济观察网获悉,被纳入环珠三角地区的上述5市,即过去的“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如今被视为珠三角地区的外圈层,被赋予“扩容提质”的任务。原有的珠三角9地市构成的内圈层,则被赋予“优化提升”的使命。
具体到每个城市,云浮、清远有望被列入广州、佛山、肇庆组成的“广佛肇都市圈”,而汕尾、河源有望被列入深圳、东莞、惠州构成的“深莞惠都市圈”,阳江则有望被列入珠海、中山、江门构成的“珠中江都市圈”。
随着环珠三角城市的辐射力扩张,许瑞生提醒,推动城镇化,不应一哄而上,而应科学规划,从容建设。他举例说,近期在谋划粤东西北主城区提质扩容的过程中,有的地级市提出,到2020年要达到百万人口,这意味着,该市五年内要吸引超过60万人进入主城区。“每增加一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需要基础设施的投入多少?每增加一个城市居民,满足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投入多少? 政府偿债能力如何?应当有基本准确的定量分析。”这位曾任城市规划师的副省长反问。
生态布局同样被高度关注。许瑞生强调:“珠三角地区和环珠三角地区之间,需要吸取过度开发的教训,保留区域性公共绿地作为缓冲带,并保护好桑基鱼塘等生态系统以及乡村建筑的传统风貌。”早在1996年,广东省政府就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就包括“城市群规划”,许瑞生是当时的规划小组成员。
许瑞生透露,正在编制中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是“新常态”思维指导城市化的具体表现。既要覆盖水面、乡村地区等“全域空间”,又要细化到“每一寸土地”,包括传统村落、桑基鱼塘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