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涨分了”
上周开始,一大批网友在微博和朋友圈晒出了自己更新后的芝麻信用分,并开心地表示自己“涨分了”。芝麻分的分值区间为350分-950分,芝麻分越高代表用户的信用状况越好。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芝麻信用方面证实,公测以来,芝麻信用已陆续接入租车、酒店住宿等行业商家,并推出了相应的创新信用服务。用户使用这些服务产生的信用信息会被反馈到芝麻分当中,成为芝麻分更新的一个重要依据。
同时,芝麻信用进行了产品更新:增加负面记录展示。简单地说,就是用户的违约行为将被记录在案,严重的将影响芝麻分分值,这意味着不诚信的行为将受到约束。
据芝麻信用方面介绍,用户不良信用记录数据主要来自芝麻信用合作商户以及其他公共机构。违约行为数据将在整个芝麻信用体系中记录。也就是说,如果用户在芝麻信用的A商家处有了违约行为,当他在芝麻信用的B商家处申请服务时,很有可能会因为负面记录而被拒。
宜信CEO唐宁认为,未来我国一定要在征信方面有所提升。“我呼吁2015年能够接入征信系统,能从征信系统中获取数据。另外,相关行业需要获得信息分享,否则可能会面临系统性风险。”
金信网首席运营官安丹方直言,将网络(社交、电商等)的数据纳入征信体系是中国征信业的一大进步,而未来征信领域最大的蓝海在于大数据征信。她说,当征信进入大数据时代,征信应用就有了更多想像空间,“不仅限于金融领域,也可以为公司做营销分析,甚至为公安部门做犯罪分子的画像等。具体到P2P领域,因为征信的缺失,目前国内大部分平台不得不采用线下模式,利用人海战术获取相关信息,并实施信贷风险管控。而大数据征信一旦成熟,纯线上P2P将会成为趋势。”
业内建议“立法为先”
专家和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大数据征信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中国诚信体系长期以来形成的“有信无用”、“缺信少用”以及法律的滞后,使得在中国发展大数据征信遇到瓶颈。比如,用大数据进行信用评估时,很多数据会涉及个人隐私,尤其是对个人社交圈和电商交易的数据、通话记录、微博数据的应用。目前国内关于个人隐私方面的保护几乎处于空白,过快地推进大数据征信,企业将有可能面临法律和道德风险。
网贷之家CEO石鹏峰认为,目前国内征信环境基础薄弱,个人信用数据非常少,而且大部分数据处于割裂状态,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标准,也没有一个合适的、公平的、市场化机制来共享彼此的数据。
专家认为,大数据征信想要突破现有瓶颈,必须要从完善相关立法入手。安丹方建议,在中国征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前,大数据征信应循序渐进地推进,平台可以把其作为风控的补充,但不宜完全依赖,就目前发展而言,以大数据征信为基础的大数据风控至少在短期内还无法取代以020为主的风控体系。征信立法应该涉及很多方面:为了规范大数据征信,减少隐私侵害,《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尽快出台;针对数据缺失,大量原始数据分散在司法、工商等政府部门的情况,建立从立法层面使数据采集从私法授权的方式改为公权力授权,即当央行授予民间征信机构征信牌照之后,该机构即拥有央行的公权力授权,可以直接对接拥有原始数据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但涉及法定的保密信息除外。
近日,不少网友在微博和朋友圈晒出了自己更新后的芝麻信用分,并惊呼自己的芝麻分“涨分了”。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经过3个月公测,芝麻信用在拓展信用业务应用场景的同时,引进更多数据源,更新了用户的芝麻分。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中国征信建设的节奏明显加快,央行先后对市场放开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阿里的芝麻信用、腾讯微众银行的人脸识别贷款、拉卡拉的考拉评分等一系列基于大数据的征信产品陆续面市。专家表示,中国的征信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但是仍旧需要完善相关法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