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讯 4月27日,由金融界网站主办、上海证券报合作举办的“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2015)”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金融街(000402,咨询)召开。作为证券市场最重要的法规,《证券法》的修订不仅将重新审视和理顺市场框架,而且与每个参与者息息相关。监管与市场的边界应如何划分?资源分配将怎样影响行业格局?市场参与者是否能各行其责?带着疑问和期待,金融界网站邀业内资深相关方积极就此座谈,一起为股市新生态、改革牛,建言献策。
当前,不少投资者担心,注册制的推行将会加大股市供应,进而影响股市走势,但相关人士表示,注册制的推行不会使市场走熊。
他进一步解释说,当前认为注册制会导致股市走熊的主要是散户,在专业投资机构看来,并非如此。因为,审批制下企业上市,一般需要投行根据政府的规定对企业进行“削足适履”,投资者看到的是“美人”,看不到企业过去的实际情况,但注册制下,更加讲究企业的“内秀”,投资者的选择范围也更加广泛,对企业的估值也更加市场化,这样的变化是积极的。
该相关人士系国内知名券商银行事业部副总裁。
以下是文字实录:
相关人士:现在所谓的注册制,大家看一看新三板。新三板现在其实就是注册制。当年我们见孟主任,他开始跟我们讲,如果可能的话,两年能上3000到5000家。当时主板这么多年才2000多家,我觉得他说话有点大。从最近的情况来看,我感觉新三板确实起到了注册制想达到的效果,就是资源配置,以及激发大家真正想为实体发展去融资。现在新三板上市有些很好的企业,也有开始卖壳的了,就是当时被地方政府和中介机构推上来的。门槛很低,先上来了,但现在想融资,融不了。业绩又维持不住,他自己就难受。企业老板说每年交中介的手续费都很难,退市又觉得不好看,就希望找一个借壳。
现在大家要仔细观察,通过新三板的发展,注册制确实给证券市场带来很大的活力。现在是强调信息披露的一致性。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最简单的,比如三大报,现在制定在三大报上或者是网站上发布消息,是作为证监会的指定网点。但是,这是对于过去信息不开放,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现在的信息渠道很通畅了。我们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让公募和私募感觉很难操作。按照现在指定的几家发布,消息明显滞后。有些公司搞投资者关系管理,他们在自己的网站上没挂出来,这算不算违规?
现在投资者可以随时在网上提问,比如这两天很多人问中石油是有重组的可能。投资者在网上提问,如果董秘不回答,也是属于消息隐匿。按照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证券法》也要与时俱进。这个问题很突出,经常有些上市公司在问这种事情怎么办。你不发,当地政府就已经发了,比如跟当地政府签协议,你还没说,当地政府抢先发出来了。
李康:内幕消息和非股票信息怎么区别?这个很麻烦。
相关人士:在互联网时代,说起来很简单,要做好很难。
王连洲:这几大报指定信息披露的额外收入要归财政,当时是我提的。边主任说我们俩是对立的,我的意见他从来不愿意接受,他就说王主任提的这个意见好。陈楠进在电话上跟我说明年的预算完不成。应不应该指定几大报披露信息?一个是不公平的问题。还有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太快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公正的问题肯定会提出来。
相关人士:我们去公募、私募去调研,他们现在的意见很大。
王连洲:是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
相关人士:注册制对投行的生存业态会有很大改变。各大券商从去年开始都在研究转型,整个架构都在重建。这会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有很大的改变。很多评论都认为实行注册制以后供给无限上涨,给市场带来的压力很大。为什么说现在是快牛?其实就是担心实行注册制以后,市场可能重新走熊。从三板市场来看,几大报纸在选择过程中还是要强调的。原来有政府对冲,注册制真正实行以后,从投行的角度来看,我们过去讲投行是通道,所谓通道就是证监会画好一个框,公司能不能过去,宽了就把它削一削,让它符合这个通道。大家都认为他们就是很完美的,像去韩国做了美容一样,都是美人,看不到过去。现在不用这样,都自然而然的出来了。这个时候就要求讲讲内秀、女工活做得好不好。
我们感觉真正实行注册制以后,现在我们接触很多想上市的老板,他们的看法跟市场想法不同。过去因为有政府背书,上市的时候可以定40倍-50倍。今年按照30家的发,已经出现这个问题了。前两次发行,就有一家公司,到了1点半只有10几家报价,搞得很紧张。我们现在的判断是这样,注册制实行以后,投资者选择的范围广了,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窝蜂地上,这样对公司的估值完全不一样,不会像现在这样给40-50倍。如果预期好的话,可能只给15倍。因为我们的市场上的散户比较多,总是想当然。我们跟专业投资机构交流,他们不认为市场会因为注册制而走熊。
现在对金融界的好处是在哪儿?我们现在接触到一些客户,2006年、2007年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股神。现在很多人买股票,都愿意相信一个专业机构。为什么现在公募基金经理大量的出来,跟这个有关系。2006年的时候,大家还不信这些。现在市场这么大的规模,这些人开始相信专业水平了。这一点对中介机构是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