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称可“即时到账”,手续费分两档:套现5000元以下按6%收取,超过5000元按5%收取。随后他发给记者一个网店链接,是一个售卖会计网校学习卡的双钻店铺,学习卡金额从500元至1000元不等。
如同在银行信用卡领域,方兴未艾的网络消费信贷亦出现了套现产业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近期网上出现大量广告,为有“京东白条”、“阿里花呗”信贷额度的个人进行套现操作,收费在3%至15%不等。
与信用卡套现相比,网络信贷套现省去线下刷卡环节,全程在网上操作,几分钟内即可完成。但也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受欺诈风险更大。
蚂蚁微贷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已注意“花呗”套现现象,将在近期组织清理整顿,对配合套现的商家作封号处理;同时表示,通过灰色渠道套现可能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月息5%,3分钟套现入账
去年末,支付宝消费信贷业务“花呗”正式上线内测,支持网购买家“赊账”消费,由阿里旗下的小贷公司提供融资服务。此前,京东、天猫分别推出的白条和分期付款业务,主打同类市场。由于贷款笔数多且分散、交易背景容易识别,业界一般认为网络消费信贷风险可控。
但套现行为可使之变味,一般套路是:套现中介引导买家购入某类虚拟物品,然后将等值金额扣除一定“手续费”,打回买家账上。通常,买卖双方还会在聊天工具上进行设计好的对话,以应付电商企业的查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套现中介大量通过QQ群等渠道开展业务,由于交易的匿名性,潜伏着欺诈风险。
记者通过某QQ群联系上一名中介,表示要用花呗的信用额度套现5000元。对方称可“即时到账”,手续费分两档:套现5000元以下按6%收取,超过5000元按5%收取。随后他发给记者一个网店链接,是一个售卖“中华会计网校学习卡”的双钻店铺,学习卡金额从500元至1000元不等。
“你拍上面的商品就行了,用花呗支付。分5次拍,每次1000元。”对方在QQ上指示,“每次付款后先不要确认收货,我给你打900元,到账了再确认收货,然后再给你打剩下50元。”他表示,金额拆小和分批到账是通行规则,一方面避免大额交易引起平台注意,另一方面买家也更放心。
交易期间,对方索要了记者的支付宝账号、户名以及淘宝账号,并要求记者在阿里旺旺上与之进行一场设计好的对话:由记者提出“拍的货不想要了”,要求对方退款到支付宝。“这是为了留个底,万一支付宝查起来好交代。”
网络交易果然迅速。记者赊账拍下“学习卡”后仅仅半分钟,支付宝即显示有900元到账,付款人正是售卖学习卡的店家;记者确认收货后,剩下50元也迅速到账,全程仅用去3分钟左右。
首次1000元套现完成后,记者找借口不再继续。此时记者支付宝上多了950元资金,可随时提取至银行账户,另有1000元的花呗欠款,在下月10日前偿还即不需支付利息。假如记者1个月后还款,这近似一笔月息5%的短期贷款,折算年化成本达60%;目前多数中介给出的手续费是3%,折算年化成本36%。
这样的费率算不算“暴利”?一名中介表示,花呗套现费率确实高于信用卡套现(单次费率多为1.5%至3%),但要考虑市场的不同,“信用卡市场大,一台套现POS机每个月能刷数千万流水。花呗套现每家中介能刷过百万就不错了,而且网店还要面临被封号的危险,费率自然更高,每个月净赚也就两三万。我们优势就是操作简单、到账快速。”
中间商的两大骗术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业务,常有欺诈如影随形。有套现中介表示,网络消费信贷套现最早是针对京东白条业务,同样是伪装成商品交易。一些“中介”指示买家购买高价电子产品,并发货到指定地址,但并不依约打回资金,这是最早的欺骗模式。
支付宝有担保交易功能,买家套现也就相对安全:若卖家没有把资金打回来,买家可以拒绝收货并申诉。而卖家处于弱势,一旦被申诉就面临封号危险,往往不敢作声。因此,早期骗局多针对卖家。
“骗子打出超低手续费比如只收一个点,吸引到不少买家,然后再去找正常的中介,让买家拍下卖家的货品,让卖家打款到骗子自己的账号。钱一到账,马上把买家和卖家同时拉黑,吞掉套现款。”前述中介说。开始卖家没有注意收款账号的问题,后来有了防范心,这类骗局就过时了。
新型骗局的杀伤力较小。骗子同样以低手续费吸引买家,但转身以“中间商”身份跟正常的中介谈判,中介扣除手续费、中间商提成后将资金打给买家。买家本以为只需给1%的手续费,结果却被扣掉8%甚至10%。由于此举容易酿成买卖纠纷,套现中介亦不大愿意接触所谓中间商。
最大的风险来自平台官方的查处。,蚂蚁微贷负责人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日准备对套现行为作清查。“花呗正式上线时间不长,套现资金的体量也极小,跟信用卡套现相比,网络套现更容易查出,因为交易数据全在服务器里。我们已经识别了此类业务,并且锁定了参与套现的商铺,将进行封号处理。”
该负责人还表示,买家最好不要参与花呗套现,否则可能留下不良记录,影响自身征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