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互联网金融中的湘军弄潮儿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苹苹 2015-05-13 14:31: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长沙岳麓书院的门前,有一幅语气颇为“自负”的对联。

这是湖南人对于自己的评价,自信之中,将千百年来湖湘文化中“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透过文字传递过来。

而今,当互联网的大潮再度袭来,一群湖南人又因为其身上的互联网标签引人瞩目。

他们,把“吃得苦,霸得蛮”作为自身性格的最佳注脚。他们,也是那些为当今互联网金融领域完成“从0到1”过程的创业者中的一员。

叶大清:“中年大叔”霸蛮记

和中关村里那些年轻的创业者相比,叶大清稍显另类。生于1970年代初期,原本已经事业有成,他本可以固守着最初的人生道路顺利向前,却在临近不惑之年选择将一切归零,然后创业。

近4年的努力之后,叶大清和他当初的几个创业“小伙伴”一起创立的“融360”已经成为业界最大的金融搜索平台。而他,也距离创业时做金融搜索界的“百度”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做金融搜索界的“百度”

和很多最初就想好要走创业道路的人不同,回顾叶大清的创业之路,此前积淀的丰富职业历练,成为其成功的重要奠基石。

打开叶大清的履历,可以发现他之前的职业生涯似乎就是在为他后来的创业做铺垫。

1995年,在大学毕业一年后,叶大清赴美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金融学硕士。“回想起来,当初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似乎就为自己后来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1995年,国内尚鲜有人知道互联网,而美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作为留学生的叶大清“脑洞大开”。

“那个时候,我用的电脑系统是最新的win95,平时用email给朋友发邮件,用ICQ聊天,到雅虎的网站上看新闻,这种体验在国内生活时从未有过,所以当时觉得互联网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然而,仅仅是对互联网的认识还不足以让这个当时的年轻人深陷其中。硕士毕业后,叶大清留在了美国,就职于美国第一资本银行,成为金融业的一员。不过,生性“不太安分”的叶大清,又在2004年开始了转型,那一年他跳槽去了美国在线担任高级市场经理。而其中的理由,便有着深深的互联网情结——因为他“认定了互联网是属于未来的产业。”

此后,叶大清又先后进入美国运通和支付公司PayPal,并最终成为PayPal在中国区的市场总经理。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双重工作经历,为其最终转向创业做了坚实的职业铺垫。

谈及人生中的首次创业,叶大清坦言最初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了市场的“空白”或者说“痛点”。

“2011年时,我发现中国的贷款需求非常旺盛,其中消费信贷每年都以30%—40%的速度在增长,很多小贷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同时,90%的小微企业都拿不到贷款,很多普通人的贷款需求也无法满足,我就觉得民间融资市场有着巨大的机会。”

联想到国外的金融搜索产品异常火爆,叶大清也想做一个互联网金融产品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就在那个时候,叶大清遇到了他的天使投资人——去哪儿网的CEO庄辰超。在他的帮助下,叶大清又认识了他的另外两个创业“小伙伴”陆佳彦和刘曹峰。彼时,陆佳彦是宁波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分管零售的副行长,刘曹峰则是标准的“IT技术男”,在百度搜索部门带着几十人的团队。经过庄辰超的撮合,三个有共同创业兴趣和方向的人决定从金融搜索的角度切入,将他们的产品做成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平台。

“我们试图成为贷款人和银行之间的桥梁,消除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搜索平台将各家银行的贷款产品呈现在有需求的贷款人面前,节省他们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再通过做一定的客户评估工作,把合适的贷款人推荐给适合他们的银行。”

而后来的经历很快证明了他们所选方向的正确性。经过3年的发展,不仅他们当初的创业公司从10人迅速成长为一个500多人的公司;上线以来,凭借着先发优势,通过融360的平台,已经有2万亿元的贷款发放到各类中小企业和个人手中。

“吃得苦,霸得蛮,看长远”

2014年11月,融360将公司的办公地址搬到了中关村的新办公室。和此前的办公地点相比,这个新地址可谓“高大上”了很多。叶大清也和员工们一起,在微信的朋友圈里一起秀起融360的新家。

“创业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在华清嘉园租了一个三居室起步。当时的房间都被留作会议室和办公室了,所以公司的服务器只能放到卫生间里。”而这个“不太靠谱”的办公条件,据说还差点把彼时来公司应聘的同事吓跑。

在叶大清看来,创业一方面意味着日渐靠近自己最初的梦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需要放弃过往的很多东西来接受无数挑战。在他眼中,创业公司的CEO,不能再是飞机头等舱和超五星级酒店的常客。因此,一旦出差,他行程安排中的选择项必然是火车卧铺、经济舱和汉庭或如家等快捷酒店。

而这样做的原因,在叶大清看来也很自然。除了不能随便浪费投资人的钱,更重要的原因是:“VIP们距离普通用户太遥远了,而不接地气又怎么能够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事实上,除了出行的“低配”,叶大清在外人看起来似乎颇为顺利的创业经历背后,其实也经历过很多初创公司开拓市场的困难。公司刚成立的时候,面对大部分尚未接触过金融搜索业务的银行,融360的业务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欣然接受,“我们有过一次次劝说客户甚至去一栋栋办公楼‘扫楼’的经历。最开始的时候,很多银行根本不给我们合作的机会,所以融360还想通过服务向银行收费,在最初都被人认为是异想天开。”

于是,在融360里,叶大清是这样一个奇怪的CEO,他不拿工资,要求自己能够看得长远,不要为一时的诱惑放弃创业时的梦想。事实上,创业的这几年,融360其实也面临过诱惑,比如一些大公司曾经有收购公司的意向,也有银行出钱要求融360帮他们做竞价排名的服务。但是,这些可以让他们轻松赚钱的机会,都被叶大清拒绝了。

“我是湖南人,湖南人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吃得苦,也能霸得蛮。一件事情只要我认准了,就一定要做到底。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习惯,就是每天醒来,算算如果我能活到80岁,那还能活多少天?其实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对于我们而言,剩下的日子并不是很多。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怎么能够让你生命的每一天都能创造价值,都能活得更精彩。”

李华军:孤独的“等风者”

2014年夏天,因为一款名叫“票据宝”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票据市场孤独地求索了十年之后,李华军终于站到了聚光灯下。

除了用带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诉说着自己在票据行业里的坚守故事,和很多新近闯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野蛮人”不同,李华军一直坚持自身的金融业内人士身份。“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依然是金融,因此风控才显得非常重要,那些跑得快的人未必能笑到最后。”

李华军说,他要做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逆袭”的背后

2014年,世界杯比赛如火如荼之际,一款叫作“票据宝”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逆袭者”的身份,成功地占据了投资者的眼球。彼时,一度在市场上大热的“宝宝类”货币基金产品逐渐式微,理财收益也跌破5%。“票据宝”问世之初,便以收益高于“宝宝类”产品的优势,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此后,这款同属于普惠金融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因为其相对安全的投资风险和较高的收益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资金,经常处于上线即被秒杀的状态。而其创始人李华军,也终于等到了自己的“风”。

回首2005年从银行离职的经历,李华军坦言并没有想到自己的等待居然用了这么久时间。

大学毕业后,李华军跟当初很多的年轻人一样选择去了南方。彼时的他,供职于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沉稳的个性与突出的能力,28岁的时候,李华军就成为当时那家银行里最年轻的支行行长。

然而,性格中“不安于现状”的那股劲儿,却促使他在当上令同龄人艳羡的行长后做出了一个选择:辞职,然后创立了一个专注于票据信息业务的“中国票据网”。

“我可以说是金融从业者中触网最早的一批人之一,套用一句游戏用语,或许也可以称得上是骨灰级的‘玩家’。”

然而,2005年的这股互联网之风,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萌生创业想法时,李华军自认有银行从业经验,而且从事的一直是票据相关的业务,因此其创办的中国票据网,最先涉及的业务便是为票据行业的从业者提供各类交易信息和相关培训。

然而这个冷门又小众的行业网站,在起初却并不为业内知晓。“我们也找过百度做病毒营销,但是客户却并非从一开始就认同网站的价值。”不过,前面虽非坦途,李华军骨子里那股湖南人不服输的霸蛮劲儿却让其选择了坚守。“我相信自己的判断,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于是,经过多年的孤独求索,2012年,网站终于在李华军的坚持下,最终依靠会员费和培训费盈利。而坚守的结果,是中国票据网成为国内最早的票据行业垂直网站,李华军更是依靠这个网站,汇聚了众多来自金融业界、实业以及担保行业的专业人才,为其最终推出“票据宝”埋下了坚实的伏笔。

站对“风口”

说到“票据宝”成功的原因,李华军将之归为站对了“风口”。

“我们将票据资产和互联网相结合,在很多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时,将投资者的资金和企业的需求成功地对接,而这正是符合了互联网金融普惠的理念。”

作为一个P2P网贷平台,“票据宝”最大的特色便是其质押物为银行票据,这也让其与其他的P2P平台在风险控制方面有了很大的区别。

在李华军看来,票据其实就是“银行的欠条,它意味着到期时银行必须无条件兑付。”对于这个冷门的投资领域,李华军试图用最简单的大白话来解释。而票据宝最大的创新之处,便是其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和投资者通过自身的平台对接起来,并让投资者可以分享到票据投资这一原来只有机构投资者才能进入的领域。

在票据宝的操作模式中,融资企业把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质押给票据宝指定的银行,委托其保管并到期托收兑付,投资人通过票据宝把资金借给融资企业;票据到期后由银行托收,兑付回来的资金返还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其中,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其实就是融资企业的利息。

尽管进入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地”,李华军却不认为自己是颠覆者。统计显示,在目前的市场上流通的票据中,50万元面额以下的小额票据约占20%,这些小额票据大部分由中小企业开具,但是银行却因为业务繁琐导致的操作成本较高,在对待小额票据的贴现业务上并不积极。

基于此,试图错位经营的李华军坦言:“票据宝的目的不是要去颠覆传统银行,而是要做银行的补充,做它们不能做、不愿做也做不了的事情。”

然而,票据理财的领域,除了李华军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其他的票据从业者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瞄准了这一空白地域,市场上的票据理财平台正不断涌现。面对竞争,李华军显得颇有信心。他认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相信自己在票据行业十多年的深耕并非很多竞争者可比。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正面临着风险控制这一最重要的问题;而脱离了风险控制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就像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一窝蜂涌入的背后,正潜藏着巨大的风险隐忧。

“票据理财就像一个新生事物,在刚刚出生后还将面临市场的考验,而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凭借的应该是其不断创新的能力。湖南人的特点之一便是敢为天下先,我是一个湖南人,所以我有这个自信。”

唐彬: 互联网“诗人”的浪漫创业

和很多做技术出身的创业者给人的印象不同,易宝支付的CEO唐彬看起来更像是个充满了理想情怀的诗人。

这个相信“我们创造新技术,就是为了打造更加美好未来”的创业者,历经十二年的磨砺,在公司已然成为行业支付界“大佬”的时候,依然不忘初心。

唐彬说,他正听从使命的召唤,借助易宝支付这个平台,和一群平凡人追逐着一个不平凡的梦想,享受着浪漫的创业历程。

偶然“创业”

唐彬的少年经历,完全可以用如今的热词“学霸”来形容。1987年,14岁的他一路跳级进入南京大学少年班学习物理。1991年,大学毕业后的唐彬选择留在校园里继续本硕连读。第二年,由于留学政策再度放开,唐彬申请到斯坦福大学读博,专业是电子工程学。

真正改变唐彬的,应该是在美国的求学生涯。“美国的同学们都喜欢挑战自我,尤其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同学都特别热衷创业。”于是,曾经的“学霸”唐彬在读完硕士后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也放弃了进入英特尔等大公司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一家创业公司工作,为其未来的创业积累经验。

唐彬的工作地在硅谷,这个充满了创业激情的地方,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时刻关注着最新的变化。2002年,已经是“美国硅谷中国无线协会”会长的唐彬,带领着协会的考察团回国考察。也正是这次经历,最终促使他选择回国创业。

“这次考察的第一站是在深圳,我们住在一个度假村里。当我的手机欠费后,却发现周围根本没法买到充值卡。最后,我打车跑了半个多小时才买到卡,也让我发现了创业的机会。”

唐彬说,在这次回国的经历中,不仅仅是深圳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他大城市同样也面临着各种不方便的情况。“除了手机充值,缴纳水电费、买机票都需要排队或者跑很远的路。但是在美国,电子支付却已经很流行。”

巨大的市场空白,让一直寻觅创业机会的唐彬动了心,并在2003年5月回国创办电子支付公司。

然而美好的前景在现实面前却显得有些无力。唐彬回忆起当初创业的时间节点,恰好是非典非常严重的时刻。“现在想想应该是非常好的市场推广机会。”而中国的民航界也刚开始推出电子机票,唐彬经过思索后,决定首先从这里开启支付业务。

“最初公司是与深圳航空合作,但是因为此前没有行业先例,对方财务部门担心资金安全,我们只好通过提供银行担保函的方法解决问题。接下来,又有技术方面的对接问题,还有销售、财务、结算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是唐彬最初所无法想象的。然而,湖南人个性中的韧性让他坚持了下来。最终,在“签了一年的合同与协议之后”,唐彬才算是正式做成了这个项目。

拥抱互联网时代

回忆起最初创业时的想法,唐彬的回答直截了当——“我回国创业是因为看好互联网,认定它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而回国之初,唐彬的愿景是将彼时已经在美国开始流行的移动支付“嫁接”到中国。“但是我那时的意识太超前了。”回忆起一开始的计划,唐彬坦言自己对市场的把握还不够到位。彼时,普通民众对于电子支付尚不了解,用户习惯也没有形成,市场还需要培育;关键的另一点是,十多年前智能手机尚未普及,没有移动终端的发展,又何来移动支付市场的发育与兴起?

但是唐彬依然看好移动支付领域的机会。只不过他的等待方式也有些湖南人的“霸蛮”,“因为一直看好,所以我并没有放弃关注移动支付领域。”而经过10年漫长的迂回曲折,唐彬终于迎来了他一直等待的市场机会。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目前的移动支付功能已经可以嵌入到应用,在用户体验迅速提升的同时,用户的支付习惯也开始慢慢形成。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崛起,信用卡还款、日常缴费、电信充值等C 端业务也开始迅速向移动端迁移。而通过发布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产品,易宝支付移动端的交易额得以快速增长。

作为一个互联网金融的积极参与者,唐彬非常看好互联网时代里的新机遇。在唐彬的构想中,未来线上金融服务的最大机会来源于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户会越来越重视用户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分析,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唐彬计划未来为其客户提供一个数据分析平台,帮助他们筛选对其有价值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这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机会。”

而这个互联网技术的“信徒”,即便在旁人眼中已然是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仍然秉持“用技术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在事业之中。在他眼中,创业之路并没有终点,而易宝支付是让其发挥才能、实现梦想的平台。

“在这个全力投入的过程中,我通过与一群人的通力合作一起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改变这个世界,也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广阔。”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