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从行动到“芯动”立下自主节油军令状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琼 2015-05-14 13:48: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

从行动到“芯动”

立下自主节油军令状

“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做出一个OK的手势。王晓秋很清楚地知道此言必惊四座。2020年平均燃油消耗量百公里5升,不少合资企业也视为难以实现的目标。但上汽乘用车公司不仅迎难而上,更不介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自主品牌车企。

“芯动”是王晓秋的底牌。在上海国际汽车展上,上汽乘用车对外发布了涵盖两大技术品牌——“NetBlue蓝芯”和“NetGreen绿芯”的“芯动战略”,前者聚焦于传统动力总成的技术提升上,后者涵盖未来上汽所有的新能源汽车。王晓秋说:“借助于芯动战略,上汽不仅能达成2020年的燃油消耗标准,甚至可以超越这个目标,创造出百公里油耗4L以下的成绩。”

记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乘用车企业到2020年平均燃油消耗量达到5升。以不少车企目前的研发进展,2020年很难达到这一目标。上汽乘用车是第一个正面提出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的自主品牌车企,你们的技术路径是什么?

王晓秋:2020年,上汽能实现百公里平均油耗5升的目标。当然,如果仅靠传统汽车不一定能够做到。因此,上汽是三条路线(传统汽车、PLUG-IN混合动力、纯电动车)一起走。实际上,如果靠PLUG-IN的强混系统,我们甚至能够做到5升以下。未来,如果能把整体成本控制好,强混系统的油耗在综合工况情况下,可以做到4升以下。

记者:实现这一节油目标,其实依靠的就是你们对外发布的“芯动战略”?

王晓秋:“芯动战略”以“蓝芯”和“绿芯”两大技术品牌为支撑。在传统汽车领域,上汽就寄希望于“蓝芯”。虽然上汽乘用车成立不到10年,但是整个动力总成的发展进步非常大。从最早开始,到现在的MGE和SGE发动机,上汽这一代的产品已经跨入了国际行列。此外,“绿芯”指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核心科技。为什么把“绿芯”放到很高的高度?上汽希望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也是为了符合国家法规,更重要的是希望在整个汽车行业里面起到带头作用。

记者:荣威550 PLUG-IN(混合动力汽车)一直供不应求,你们有无扩产或者是建动力总成工厂的打算?

王晓秋:荣威550 PLUG-IN目前产能比较小,但6月份后产能有望翻一番,基本上月产量能达到1000多辆。但由于荣威550P LUG-IN使用A123公司的电池,该公司已经给我们80%的产能,所以未来进一步增加产能的可能性不大。

当荣威550产能翻一番后,原有的电池供应商已经满足不了。明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将会增加,且电池供应商会多元化发展。一方面,明年,我们将推出荣威950 PLUG-IN,届时会更换整个电池系统。同时,荣威950的产能将能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明年,当SUV插电混动推出时,也会更换电池系统。

但是,我们不会建自己的电池工厂,目前肯定不会直接造电芯。未来,当电池的能量密度、续驶里程、价格能够和传统车一比高低时,我们一定会考虑。

记者:新能源汽车将以什么节奏推出?2020年,新能源车和传统汽车的销量将各占多少?

王晓秋:未来每年,将推出一款新插电强混合动力汽车。如,2016年年上半年将会推出950插电式强混车型,还会推出荣威插电式强混的SUV车型;2018年还会推出纯电动车。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占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量的15%至20%。现在越来越多城市限购,这对新能源汽车是个机会。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车的竞争优势会越发明显。比如1.5T车型,动力性已经足够了,如果再加插电式强混,那么性能将进一步提高,考虑到国家提供的购车补贴,那么其实际购买价格将低于传统汽车。当然,对于整车企业而言,最关键的还是给客户带来(合适)的价格,插电式强混汽车不仅节油,且不需要出钱买牌照,且没有电动汽车那样的续驶里程忧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