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有三家中国企业准备参与阿海珐的重组,或提出收购阿海珐的部分股权,或是表示要成立合资公司。对此,欧道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道,“最终的重组方案还没有公布,但好像并没有考虑中国企业的入股参与形式。如果考虑的话,我会非常赞成的,因为我是负责中国部分的业务的。未来,阿海珐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可能还是要通过成立合资公司。”
本报记者 郑青亭 巴黎报道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个难关。日本大事故发生之后,很多国家对核能的需求大幅下降,有的国家甚至选择了弃核策略,全球整体核能市场出现萎缩。我们有多个工厂项目被搁置,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债。”法国阿海珐集团亚太区总裁欧道博(Remy AUTEBERT)5月19日在巴黎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这样描述当前的公司运营情况。
2014年,阿海珐集团总收入为83.36亿欧元,同比下降7.2%;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7.35亿欧元,比2013年减少了2.57亿欧元,集团总亏损超过48亿欧元。这成为阿海珐自2011年日本福岛事故之后连续第四年亏损。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有三家中国企业准备参与阿海珐的重组,或提出收购阿海珐的部分股权,或是表示要成立合资公司。对此,欧道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道,“最终的重组方案还没有公布,但好像并没有考虑中国企业的入股参与形式。如果考虑的话,我会非常赞成的,因为我是负责中国部分的业务的。未来,阿海珐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可能还是要通过成立合资公司。”
在他看来,鉴于阿海珐是一家法国政府占股87%的国有企业,最可能的重组方案还是法国政府增持股份,同时,也不排除法国电力公司收购阿海珐的部分业务,特别是反应堆设计的部分。
为走出当前的财务困境,阿海珐于今年3月推出2015-2017“竞争力计划”,核心内容就是要“节流”和“开源”。一方面,阿海珐拟在未来3年内缩减10亿欧元开支,其中4亿欧元通过延缓投资、优化采购及提高生产率来实现,6亿欧元则计划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削减6000个岗位来实现。另一方面,阿海珐将在吸引新资本的同时,将发展目光从法国本土,转向中国等市场。在2014年阿海珐营收中,亚太地区占16.3%,低于法国本土、其他欧洲地区和美洲。
在中国坚定的核能发展政策影响下,中国将在当前低迷的全球核能市场中成为阿海珐未来发展战略中的主要市场。欧道博表示,尽管阿海珐去年在中国延期启动了部分新项目,不过按照“竞争力计划”的规划,阿海珐将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来实现未来的发展。
据介绍,目前阿海珐在中国有5家合资公司、2家全资子公司,雇佣了超过850名的员工。阿海珐在中国参与了天然铀供应、核燃料交付、为在役核电站提供服务以及新堆建设。“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合作重点是建设乏燃料后处理再循环设施。”欧道博说。2014年,阿海珐与中国就后端处理大厂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中法核能合作有三十多年的合作历史。但随着中国近年来核能技术的不断成熟,阿海珐也正在学习用新眼光来看待与中国的合作。“30年前,核能在中国刚刚起步,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持。慢慢地,中国已研制出自己的核能技术。未来,我们将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进军第三方市场。阿海珐与中国企业在英国欣克利角项目的合作就是这一方向的里程碑。”
2013年,中广核宣布与阿海珐、法国电力联合投资欣克利角核电站建设,包括两台EPR机组的建设。其中,中广核提供部分设备供应,占30%至40%的股份,阿海珐提供核蒸汽系统及仪控系统,占股10%,法国电力控股45%至50%。
2015年,上海电气与阿海珐就南非库贝赫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签署分包协议,这是中国工业首次向国际市场提供替换用蒸汽发生器。(编辑 李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