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7月以来,A股启动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特别是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创业板,板块涨幅达176%(2014.7.25-2015.5.22)。满盘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市盈率背景下,风险也在集聚。这让我们回忆起上一个牛市的转折点,“5.30”惨案。8年后的今天,A股再攀高峰,“5.30”悲剧会重演吗?以史为鉴,可以明投资。金融界网站推出A股“‘5.30’8年反思录”大型专题策划,力邀业内专家追思剖析,共话风险防控的现实意义。
金融界网站讯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一纸文书,将印花税从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阶段性的结束了A股一年的疯狂走势,业内称之为“半夜鸡叫”。次日,沪指暴跌6.5%,并在5个交易日里从4335点暴跌至3404点,“5·30”留给世人怎样的思考?对今天的市场又有什么借鉴意义?
金融界网站连线申万宏源(000166,咨询)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探究“5·30”背后的原因,剖析“5·30”的现实意义。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
“5·30”是否会在当下重演?
业内普遍认为,财政部的“半夜鸡叫”是“5·30”下跌的诱因,李慧勇表示,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当时股市资金泛滥、题材横行,导致题材股被爆炒,但又缺乏有效的业绩支撑,印花税的调整,直截了当的戳破了泡沫。
而本轮牛市从2014年7月启动以来,股指已经翻番。伴随牛市而来的,同样有资金泛滥、题材横行的问题。
截止5月15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已达1.92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82%;而根据中金公司数据显示,截止5月8日,当前期末有效账户数已达1.65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3.3%。4月20日,沪市单市1.14万亿的成交量甚至引发上交所系统爆表(总成交额停留在1万亿不再更新)。
不断被刷新的两融数据和开户数量,以及动辄数万亿的成交量,都反映出一个事实,资金在加速进入股市,而创业板也因为其与实际盈利能力不相符的高股价和高市盈率备受诟病,截止5月22日,创业板市盈率已达129.58倍。
与8年前相似的一幕是否意味着“5·30”会出现在当下?李慧勇明确表示:不可能。
经济环境和市场都已发生重大变化
“从经济大环境来看,‘5·30’的时候,中国经济正处于从繁荣到过热的阶段,而当前经济处于衔接期和筑底的阶段,房地产不再是支柱性产业,传统经济深陷产能过剩和效益不佳的泥潭,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仍然是‘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势’。”李慧勇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说,从市场角度看,当时股市的上涨更多应该归因于“戴维斯双击”(企业业绩向好,提升股价,股价上升,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双方互相作用),也正是因为此,才支撑了“5·30”后,经过5个交易日的调整,沪指的迅速飙升,并在10月16日站上6124.04点的高位。而在当前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支撑股价上涨的逻辑是更多的倾向于对未来的看好。
特别是创业板的上涨。“如果说‘5·30’之后的疯长是蓝筹股大幅上涨后形成的泡沫,当前正在形成和酝酿的是互联网泡沫”,李慧勇表示。
作为集聚最多的“互联网+”概念企业的创业板,是否已经成为“泡沫”的滥觞之地呢?李慧勇表示:“存在即合理,积极的泡沫需要积极的参与。”
此波牛市要怎么走?
自从此轮“改革牛”兴起以来,关于政府培养“慢牛”走势的报道屡见报端,但李慧勇表示,以市场发展的快慢和股价的高低来牛市有失偏颇。“股市是反映未来预期的,跟过去有关系,但更多的是跟未来有关系,当前中国处于‘黄金三角’周期的启动阶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而传统经济可能跟更多的要仰仗国企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这样就形成了既有‘先锋’又有‘大部队’的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架构。毫无疑问,在国家不断鼓励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前提下,资本市场最能感受到这个变化,而当前资本市场创业板‘先行’,‘大部队’跟进与经济形势是完全匹配的。”李慧勇表示。
而谈及创业板上涨的根源,李慧勇指出,在当前全球创新的浪潮中,大量资本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创新与资本的融合,而这一点,也成为此轮牛市的根源。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监管层的态度对股市的走向的影响作用同样至关重要。虽然“5·30”上调印花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牛市的走向,但却给了世人以警醒。李慧勇表示,一方面,股市要走“正道”,监管层应该着力打击虚假题材操作和内幕交易,用更加常态的手段去监控市场,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解决,监管层更多的通过“建规立制”来为市场发展创造环境;另一方面,加快推出注册制,加大供给,避免因为制度原因导致供求关系的阶段性不平衡,这样既有利于摆脱政策市,也有利于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