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5·30反思录]郝联峰:创业板泡沫史无前例类似

来源:金融界 作者:张仙 2015-05-26 11:36: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编者按:2014年7月以来,A股启动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特别是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创业板,板块涨幅达176%(2014.7.25-2015.5.22)。满盘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市盈率背景下,风险也在集聚。这让我们回忆起上一个牛市的转折点,“5·30”惨案。8年后的今天,A股再攀高峰,“5·30”悲剧会重演吗?以史为鉴,可以明投资。金融界网站推出A股“‘5·30’8年反思录”大型专题策划,力邀业内专家追思剖析,共话风险防控的现实意义。

中华保险研究所副总经理郝联峰

金融界网站讯“2007年年初到5·30之前,散户掀起‘消灭低价股’的高潮,市场弥漫着浓厚的投机氛围,一些炒作毫无价值可言,低价股和小盘股被爆炒,沪市交易量也创造出2500多亿的天量,最终引发了政府出手干预。”谈及上一个牛市的转折点“5·30”的原因时,中华保险研究所副总经理郝联峰对金融界网站记者表示。

创业板泡沫巨大

8年前的一幕与现在创业板被爆炒很相似,郝联峰表示,创业板的泡沫已经比2000年纳斯达克的互联网泡沫更大。“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的最高点时候的PB为8.5倍,而现在创业板PB已达11.40倍,创业板的泡沫是在中外股票市场史无前例的,除中国的创业板外,还没有找到一个有规模的股票市场整体上PB达到10倍。”(PB是指市净率,指每股市价处于每股净资产,通常作为股价孰贱孰贵的指标之一,其值越高,股价越贵,其值越低,股价越便宜。)

但业内看好创业板的人士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中国的创业板中将诞生一批伟大的企业。对此,郝联峰表示,以纳斯达克为例,苹果、谷歌、思科和亚马逊等当今世界一流的企业都诞生于纳斯达克,但即使如此,仍然不能阻止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的破灭。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主要反映美国高新技术科技产业的兴衰。从1999年1月29日至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从2500点上涨到最高5132.52点,到2001年3月12日,跌破2000点大关,并于10月10日最低跌至1108.49点,至此,两年多的时间,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近80%,15年过去了,纳斯达克指数至今也未能创出新高。

而代表着中国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创业板在某些方面类似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

创业板泡沫破灭不会殃及主板

随着创业板积聚风险的逐渐加大,投资者担心创业板泡沫的破灭会殃及主板,对此,郝联峰表示,当前主板涨幅不大,下行风险也没有创业板大。“上证指数的PB现在只有2.48倍,如果创业板泡沫破灭,上证指数顶多跌回3000点,而创业板本身的下跌很可能会类似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

郝联峰表示,股市趋势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只可能是资金进出形势的逆转。“最多两年多时间,散户的钱该进去的就都进去了,加上当前每天股市的‘抽水’,那时候,趋势可能就变坏”。郝联峰解释说,首先,在当前点位,每天大小非减持(‘非’指流通股,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持股低于5%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于5%的叫大非)有40亿元左右;其次,按照每天两市1万多亿的成交量计算,每天需要上交的印花税是十几亿;第三,当前融资融券总额已经超过两万亿,按照每年240个交易日计算,每天需要付出的利率是7亿左右。当前进场资金仍然大于抽出的资金,但“逆转”已不遥远了。“创业板已经在尾声了,正进入‘搏傻’阶段,总体上与价值无关,类似几年前权证的炒作。”

投资者如何布局

“投资者首先要分析股票的内在价值,当前创业板已经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进入。”郝联峰直言,留给创业板投资者撤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关于布局,郝联峰表示,银行股、家电股、医药股等前期涨幅不大、估值较低、公司赢利状况良好的股票是当前的估值洼地,投资者以价值投资的心态投资,即使遭遇大跌,也不会被“套死”。

“在股市疯狂的时候,如果一只股票投资者不愿意持有5年,就不要持有5分钟”,郝联峰告诫投资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