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讯 债务,无论是企业债还是政府债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痼疾。“中国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就是不良债务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在5月31日举办的华夏新供给学研究院金融圆桌第七期论坛上表示。
“从2007年到2014年底,中国非金融部门整体债务水平从145%提高到215%”,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介绍道。
而这一占比已经超过美国,居全球前列。“国际上并没有成功去杠杆的案例,这条路需要中国自己摸索”,余永定表示。
“去杠杆”难度巨大
所谓债务,就其本质而言,其实是对信用的一种过度透支,滥用信用就会造成债务风险,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往往忽略期风险,但在经济面临困境时,累积的风险就会放大。
朱海斌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去杠杆”难度非常大,短期内“去杠杆”更是难上加难。首先,从经济大势上看,仍然没有明显见底信号,增速放缓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延续;其次,从企业融资成本看,2012年以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第三,企业的利润率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今年前四月甚至是负增长。
统计局公布的4月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去年同期增速为11.9%;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2.0%,去年同期增速为17.3%;4月进出口数据没有公布,但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三驾马车全部熄火。
而关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两组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首先,温州企业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仍然保持在20.4%的高位,甚至较去年年底微涨0.02%;其次,按照企业实际融资成本等于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经济学普遍算法,企业理论上的实际融资成本依然高达9.7%。
而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341.3亿元,同比下降1.3%。
惨淡的经济数据,高企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和增长负值的企业利润时朱海斌得出中国经济“去杠杆”之路艰辛的主要依据。
利用优先股“空中加油”去杠杆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提出利用优先股“空中加油”去杠杆。
所谓“优先股”是指相对于普通股而言,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其股东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不参与股东大会投票,优先股可以在二级市场转让,但其股价波动小于普通股。
“当前企业需要10万亿的股权融资,按照我们估算,保险资金和社保资金最多形成3万亿股本,私募基金能动用1万亿,还有6万亿的缺口需要补上。”姚余栋介绍说。
姚余栋认为,6万亿的缺口中,其中3万亿通过出售国有资产注资国企来降杠杆,剩余的3万亿通过债转优先股解决。在去杠杆的情况下允许商业银行持有企业部门,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的优先股。“这样的话,10万亿就凑够了”,姚余栋表示。
对此,余永定认为,根本上仍然需要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但需要宏观政策来为结构调整升级换取时间。“宏观政策和结构调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中国民生银行(600016,咨询)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在总结陈词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