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券商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几天陆续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或有小幅反弹,但有关部门仍需要倚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投资低迷需改善
部分券商人士认为,下半年宏观经济增长能否见底企稳仍存疑,其决定性因素还要看未来的投资增长情况。如果投资持续不振将拖累经济。
国联证券预计,下半年投资仍有可能继续放缓。从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地域分化表现看,全国房地产投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过去的高速增长。制造业增速大幅回落反映了产能过剩与需求疲弱共存,2015年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持续放缓。政策性银行转型为基建投资高速增长提供资金保障,但是基建投资增长仍然无法改变整体投资增速下滑的局面。
齐鲁证券认为,2014年以来,房地产业政策基调明显发生由“平”到“保”的变化,这种转变始于房地产投资增速超预期下滑。在政策的三个条线中刺激交投量的直接调控政策贯彻力度最大,而增加楼市供给的保障房建设工程实际推行进度低于预期,取而代之的是缩减土地供给等楼市供应收缩政策。“保房地产增长”的政策目的仅仅是对冲经济下滑动能,即房地产仅为短期增长点。若经济形成新的稳定增长点,政府在该领域的调控力度将非常有限。根据前两次的政策效果进行判断,景气度在“销售-开发资金-新开工-投资”链条的传导时间大约需要7-8个月左右,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于三季度出现起色。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预计,经济增长在下半年会处于逐步触底并复苏的状况,GDP增速或为7%。他表示,实体经济已经下滑到危机时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速持续大幅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支持在减弱。
降息降准存空间
对于如何促进经济稳增长,多数券商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将是必要选项。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下半年的宏观政策环境将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不过,这一轮“松货币”与2008年至2009年大水漫灌不同。当时货币投放主要依靠银行信贷,企业与家庭大幅举债,资金过分向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集中。而本轮货币宽松除了总量宽松之外,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性”措施。预计下半年仍有降准、降息的空间,但应更多关注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政策,比如定向降准、政策性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PSL)、扩大地方债务置换规模等。“宽财政”也同样重要,一方面通过政府投放本位货币,起到松货币的效果;另一方面,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可以支持经济增长。考虑到盘活结余资金,2015年实际财政赤字率有望达到3.2%。
兴业证券预计,在认可当前信用流向及结构之后,信用宽松格局逐渐显现。宽松空间打开的同时,表外信用由于监管的原因出现收缩,今年整体信用供给可能进入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如何解决从货币宽松到信用宽松这一问题或许是明年的关键。
中银国际证券认为,短期央行可能会更多使用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包括SLF(常备借贷便利)、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PSL和MLF(中期借贷便利)来保持货币供应平稳增长,引导市场利率相对稳定。但这些政策工具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在引导中长期利率和实体融资成本方面的作用受到多重因素制约,例如金融市场分割、流动性陷阱风险以及政策非公开透明和信号不清晰等。为有效对抗信用收缩和通货紧缩风险,央行仍然需要倚重信号更强、效应更直接的政策工具,例如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但这些更有力政策的推出时点受到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表现的影响。目前仍然维持央行在年内可能再度降息1-2次、降准1-3次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