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刷脸时代"牵出人脸识别千亿市场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李波 2015-06-12 08:12: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可人脸识别的ATM机日前通过验收,这台ATM机将与银行、公安等系统联网,持卡人只能从自己的银行卡中取款。与此同时,部分券商人脸识别远程开户已在测试阶段,将突破网上开户的瓶颈。另外,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人脸识别。当前,我国金融与安防领域对于人脸识别的需求迫切,产业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预计未来十年内有望形成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市场规模。受此推动,A股市场人脸识别概念股具备较大的上涨空间,值得重点关注。

人脸识别应用持续突破

2015年6月4日,世界首台人脸识别ATM机在杭州亮相。在实际使用时,取款人在ATM机上进行取款,若设备所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与公安系统采集的身份证登记图像或银行登记照片不符,取款人即使输入密码也无法完成取款操作,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得到尽可能的保障。其原理是通过机器屏幕上方的摄像机,对在此设备上操作的人员进行头部图像采集,然后通过与银行、公安等系统联网进行身份识别和比对。

除了刷脸取现以外,券商远程刷脸开户也在积极推进。长城证券、华林证券、湘财证券等已获准作为首批试点人脸识别开户的券商,其中长城证券成为业内首家全面铺开人脸识别开户的券商。传统的网上开户方式是通过客户上传身份证影像资料和实时双向视频通过后台见证人员人工确认用户身份,存在客户排队等待时间较长,券商支持7×24小时运营的成本较高等问题。人脸识别开户的核心在于突破了网上开户的瓶颈。

另外,民生银行在推出手机银行指纹支付服务之外,对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也在积极开展应用准备工作。阿里、腾讯先后表示将推“刷脸”支付:阿里发布支付宝的人脸识别技术“Smile to Pay”,腾讯优图的人脸识别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也已经成熟并技术落地,即将在微众银行、财付通等相关产品中外发。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金融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人脸识别。预计人脸识别产业将出现爆发性增长,产业化进程将大幅提速。

产业大浪潮来临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分析。人脸识别被广泛用于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防务等领域。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人们对私密信息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该技术将广泛普及于相关领域。

资料显示,在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人脸识别的市场空间已经位居语音识别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上,仅次于指纹识别。据预测,未来三年内,我国人脸识别产业的年销售额有望过百亿,未来十年内有望形成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市场规模。

兴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人脸识别技术的入口价值不可低估,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人脸识别全球潜在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程度高,人脸识别技术全球领先,将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主战场,未来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人脸识别目前的精准度已经超过人眼,同时大规模普及的软硬件基础条件也已具备,在金融与安防领域需求迫切,并成为互联网巨头争相抢夺的风口。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行业的大潮来临,向上趋势已经确立。A股市场人脸识别概念股具备较大的上涨空间,后市有望反复表现,值得重点关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