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对邹操的评论中,谈及最多的恐怕是对其“思考者”的定位,而在这位拥有哲学和艺术学双重学术背景的“思考者”口中,对自自近年来作品的总结,谈及最多的却是“转译”。
在今日美术馆的个展“云山诀”,是邹操近五、六年来对自身作品的层层转译,在关于传统文化如何进行当代转型的探讨中,邹操用作品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再利用,用中国水墨的传统材料,借助装置、雕塑等西方当代艺术的语言,将中国传统文化用世界看得懂的方式推出去,而将这两者之间进行转译的,便是邹操的艺术观念。
观念先于绘画
1975年出生的邹操仍可算是“中青年艺术家”,但眼前这位充满书卷气的艺术家,却已完成西方哲学博士与美术学双重学位。目前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邹操的确是正儿八经的艺术科班出身,从小习书法,中学起开始正规学习绘画,大学及研究生学习的都是油画,同时对哲学有增无减的兴趣让他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哲学博士。
对于思想的表达,邹操最开始的画作也只是图解,或许正是哲学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随着思考问题的深入,理性思考在他的绘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观念先于绘画,是在邹操作品中显而易见的特别之处。
“指纹山水”是邹操过去十年期间标志性的重要作品,艺术家用十年的时间创作了十五个系列,看似简单,里面却包含了邹操的层层想法。
“大家谈到‘指纹’首先想到的是代表身份,”邹操称,“指纹”这个词其实包含很多含义,“它可以代表一个坐标,也可以是一个造型元素,就好比哲学中谈‘中华’,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人名、烟名,当我发现指纹的一个含义就创作一个系列,最开始把它当作一个造型元素,就此画了长卷,后来我觉得指纹可以做一个转译,就是波普系列,通过我的指纹,完成对中西古今的转译,这里面是造型元素到个体身份的层层转换。”
在过去的十年创作中,邹操以“指纹”作为符号语言,建立起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指纹”作品体系,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也让他无论是在美国军械库艺术展还是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上,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近几年其作品不再局限于绘画,而是按照自己艺术理念的不断推进,创作了一批装置、影像与观念作品,尽管媒介和语言不尽相同,但其内在观念仍在于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型。
用西方语言讲中国传统
“这几年,我开始关注当代艺术体制和文化全球化的问题。做‘指纹’的这十年,我曾跟欧洲的画廊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觉得西方给予的成绩和尊重是基于我是个中国人。”邹操向记者表示:“这里面其实存在着文化猎奇,艺术本身无国界,但艺术家有国籍,中国当代艺术要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我们向中国传统文化再挖掘。”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挖掘还需要让全世界看懂,这其中邹操便借助雕塑、装置这种西方当代艺术的语言,来讲“中国故事”。
“云山诀”的展览便是一次近几年来思考的汇报,这里面不仅在探讨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译,也不难看出艺术家的文化反省。像装置作品《小心触摸》,邹操用白色骨质瓷片拟照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而成,瓷器(china)与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典型代表,瓷片制作的“富春山”看上去廉价、甚至脆弱,而满地铺满的碎瓷片,使观众每次行走都变得小心翼翼。
邹操解释:“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两者放在一起却成为‘不可触摸’,今天我们对传统往往是拿来主义,我们必须对传统有种敬畏,在这个空间里人们一踩到瓷片就会不自觉变得小心起来,这种敬畏是我们对传统保持的。”
另一件装置作品《游于心》是邹操将自己的心电图用亚克力板制作成层叠的中国“山水”置于鱼缸中,七条鱼在“心灵山水”中自由游动,对侧的墙壁上配合心跳的声音显示跳动的红色光点,如果说中国古代山水是“人游于物”以此来体现主客交融、主客合一,那么,反之在该作品所构成的整体情境氛围中,让“物游于心”同样也是这种思想的表征。“中国传统山水是人游于自然之间,天人合一,反过来,我让几尾鱼游走在我的心灵空间,让物游走于我心,达到文化的觉醒和推进。”邹操表示。
而这位哲学博士另一件极具禅宗意味的作品,真正让过去止于文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意落地成艺术作品。邹操在《山水自去来》中,选用深浅不同的墨汁冷冻成水墨冰山,将若干层生宣纸平铺在一个有镜面的站台上,随着冰墨逐渐融化,宣纸上会被渗透出一幅倒置的山水,而在宣纸叠层下方的镜面又将这幅倒置山水倒映成一幅正面的山水。
“这里面有几个转换,一是水转化成山,然后山转化成水,再由水转换成山,几次转换以后形成的图像就不是客观的图像,这也就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几个阶段。”邹操所说的,实际上是强调观众在观看这件动向的装置作品时的“观看”,所谓的“相由心生”“观山则情满于山”,实质强调的正是观看者的介入对于作品本身的再创作。
“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只能在材质和形式上寻求变化。”邹操认为,相反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却相当庞大,还有很多值得深挖的价值,只是对于艺术家而言,思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转化成世界语言,除去宣纸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怎么表达?对于“思考者”邹操来说,“云山诀”的展览只是艺术家这个阶段的思想交流,如何自觉主动的进行文化选择,如何选择一种文化策略,最后如何让文化走出去,才是这个展览背后更值得深思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