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Dogme95的发起人,丹麦导演托马斯·温特博格曾如清教徒一般,为电影的拍摄制作提出了严格的规矩。这场发源于北欧的浪潮成为二十世纪末最后一场声势浩大的电影运动。如今,Dogme95偃旗息鼓,彼时那群为了使电影更加纯粹而聚集到一起的导演也四散东西,走上彼此不同的创作道路。2000年以后,托马斯·温特博格接连拍摄几部英语片,都给人水土不服之感。直到2010年《潜水艇》重新回归本土题材创作,才一扫口碑的颓靡。两年后的《狩猎》更是创下其职业生涯最好成绩:同时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提名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许在此之后英语世界又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刚刚找回些许感觉的托马斯·温特博格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好莱坞的怀抱。集结了国际影坛俊男靓女的《远离尘嚣》在20世纪福克斯的保驾护航下,一路在欧美市场高歌猛进。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一向是电影圈的热门产品,《德伯家的苔丝》之后,被改编得最多的就是他这部创作于1874年的经典爱情长篇《远离尘嚣》。维多利亚英国乡野上,一段看似纠缠不清的四角恋爱,道出的却是独立女性在保守时代的坚强承担以及阶级差异对个体造成的伤害。皆大欢喜的结局不仅是对爱情的赞歌,更是对田园精神由衷的褒奖。在诸多同名影视作品改编中,约翰·施莱辛格1967年版悠远绵长,带着优雅的时代气韵,又保留了农人牧耕时的粗粝,被称为“最诗意女演员”的朱莉·克里斯蒂完美诠释芭丝谢芭顽皮果敢的性格,在诸多线索的爱情戏处理上,铺垫得扎扎实实,三个不同性格的男子,如仆人般忠诚羊倌奥克先生,唐璜般风流的军官弗兰克,长辈般宽厚邻居博尔德伍德。刺痛哈代的阶级问题仍旧刺痛一百年后电影观众,好在远离尘嚣的世界里,经历诸多风雨的男女主人公终于走到一起,从此不再孤军作战。此后BBC于1998年拍摄的版本更加从容,不惜用大量长镜头营造乡野的空旷质感,精于古装剧的制作团队亦精心营造时代气氛,女主帕洛玛·巴尔扎的娃娃脸又增几分天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两版改编珠玉在前,托马斯·温特博格的表现自然让人好奇。不过凭经验而论,晚近的经典翻拍质量总是令人堪忧,仿佛除了更为精美的视觉呈现和更为华丽的服装之外主创团队无力贡献更多,近两年令人失望的例子就有不少,比如《美女与野兽》、《女仆日记》等,《远离尘嚣》似乎也没有能逃脱这条规律的诅咒。
演员方面,丹麦人还算用心地找来了英国籍的好莱坞女星凯瑞·穆里根扮演女主角,但即便身着维多利亚时期的戏服,她身上的都会气息仍旧难以挥去。电视剧版《德伯家的苔丝》的编剧大卫·尼克尔森担任编剧一职,自诩对原着谙熟于心的他却并未得到托马斯·哈代的精髓,随意改动的叙事顺序打乱情感脉络,一些新增的浪漫片段也让人疑心他是否还沉浸在《一天》式的现代甜腻里。各种不合适凑在一起,2015年版《远离尘嚣》由挽歌式的田园小调,变成了浪漫派情感变奏,芭丝谢芭少女般的恋爱选择,也因此蒙上了一层游戏般的世故阴影。凯瑞·穆里根就像一个从现代穿越而来的绿茶婊,一边娇嗔地与真心实意的男人们若即若离,一边又扑向那个最讨人欢心的情场高手的怀抱。
作为继承遗产而意外当上农庄主的幸运儿,电影的确花费了不少场景来表现这位女性的吃苦耐劳,以及她对男权社会世俗眼光的挑战,但仅仅一个场景的处理就出卖了这层所谓“关怀”的动机。芭丝谢芭第一次以农庄主的身份出现在公共场合是在卡斯特桥的谷物交易市场,这是一个男人的天下,因而她的出现显得特别显眼。托马斯·哈代的原着只花费了短短三页描述了博尔德伍德目光追随下的芭丝谢芭:“她正在冷静地和一个精神十足的青年农民做买卖,无动于衷地和他加着码。”芭丝谢芭的内心活动也通过寥寥几笔勾勒,主要是抒发之前戏弄博尔德伍德的自我忏悔。1967年和1998年版的电影中,这一幕处理得同样相当简洁,约翰·施莱辛格让芭丝谢芭通过泼洒卖家谷物的方式表达对男权统治的不满,BBC版则干脆简化了交易过程,基本没有买卖双方的正面对峙,镜头追踪下的芭丝谢芭好像一只面对丛林法则的小兔,看起来决心十足却又无处突围。到了温特博格这儿,凯瑞·穆里根却表现得像一个骄傲的老手,带着羞怯的女跟班作为对比,从一进入市场开始,连续的主观镜头皆将在无意中将她视点瞥向博尔德伍德,仿佛一个时刻准备调情的女子,随时在嘈杂中向潜在追求者发送信号。谷物交易的过程也被打造成了万人瞩目的焦点,凯瑞·穆里根的精明已经到了夸张的地步,她不仅大胆提价,还毫不避讳地使用性别魅力引发周遭男性的同情,可怜的博尔德伍德更是被她招手即来,仿佛她才是这个交易所最呼风唤雨的卖家。
过于自信的维多利亚时代妇女,无疑满足了现代观众对“坚强女性”符号化的想象,虽然这早已经是老掉牙的商业电影套路,但仍旧就无法阻挡导演对此种形象的孜孜追求。通过炫目剪辑和气氛渲染,电影轻而易举地就达到了这种所谓“血肉丰满”的境界,却不想造成了女主人公性格分裂的加剧:一方面,要把她塑造成一个以收成为重的农场主,一方面,又要为她和风流军官的婚姻附加合法性。如果说托马斯·哈代笔下,这段不成功的爱情起源于芭丝谢芭少女般的玩心大发和对浪漫的渴望,那么凯瑞·穆里根精明市侩的表演从一开始就摧毁了这种“童心”的生长空间,这直接导致了“芭丝谢芭-弗兰克”一线的牵强生硬,继而又牵一发动全身地让其他感情线索均显得差强人意。
电影对其他男性角色的描绘则同样太过平面,博尔德伍德的形象塑造尚且过得去,电影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托马斯·哈代笔下那个“精神色彩黑白相间的灰色”羊倌奥克先生应有的气质,更是略带同情地将军官弗兰克变成了动不动就“无语凝噎”的多情种子。诚然,对于不同版本的创作,观众不应带着“原着党”的思维要求导演。是深得时代精髓,还是旧瓶装新酒,无论哪种做法,都是其自主选择的结果,有时候另辟蹊径反比忠实呈现更能让人眼前一亮。但如果改编作品连通顺性和说服力都没有达到,那就怨不得批判声四起了。既无还原老经典的能力,又无自成一派的野心,托马斯·温特博格显然没有因为自己和哈代同名而占据任何优势,2015年版《远离尘嚣》是一部失败之作,就连过分华丽的服装都给人远离时代之感。如果你只是为了感受19世纪末年的英伦乡野,那么不妨忽略狗血剧情一看,但观影过程应当始终铭记,一部改编电影需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把画面弄得越来越华丽而已。曾经豪气地宣称“电影不能包含肤浅、虚假行为”的托马斯·温特博格应该为这部电影而感到惭愧。(编辑 李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