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聊城召开的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坦言,“现在消费者纷纷直购、代购、网购进口奶粉,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我们买进口的奶粉人家还限购。”
坦白说,这几年经历了几次奶业领域的公共事件后,奶业的总体局面向好,质量有所提升,如韩部长所言,经过近几年的整顿和发展,规模养殖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生鲜抽检的合格率已经连续6年达100%,另外,现在定点机械奶已达到99%。因此,韩部长也说,“重建信心的时候到了”。
众所周知的是,几次重大的安全事件对奶业的打击主要在于公众信心,三聚氰胺易散,公众信心的重建却需要假以时日。同时,公众信心的重建需要从很多实际的方面入手,人们切实看到了奶制品质量的改进,才可以说信心建立起来了。知易行难,仅有抽检率的提高,只是一个方面,奶业信心重建的关键在于更宏观层面的制度。
首先,规模经营可以走得更远。以往,养殖户的经营方式带有小农经济的特征,分散、质量无法保证(三聚氰胺事件足以说明),而且养殖户与乳企之间的利益结盟较为封闭,对他们来说,“共谋”符合它们的共同利益。新的制度设计在于如何突破这种利益结盟,从而对生产过程起到更严格的质量监督。农业部也对此提出了计划,力争到“十三五”末,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比现在提高15个百分点,使规模养殖成为畜牧业主导力量。规模养殖的特征在于标准化、监督起来会更容易。
同时,重要的制度变革在于如何对奶制品行业加强规制,进一步细化各种行业标准,这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大到如何监督一家乳企的生产与质量,小到一种乳制品的添加剂标准以及外包装规范。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必定要对企业有一定的硬约束,在我国除了监管质量之外,监管部门还需要应对的挑战包括,如何突破地方保护主义。须知,不少大型乳企在地方的财政税收中占据一定地位,也是当地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企业做大,并不必然会带来产品质量的自行提升,一切还得靠监管有效落地。尤其是,在我国乳制品行业洗牌之际,冲刷淘汰掉一些劣质企业实属必然,但是成长起来的优质企业最好还是靠市场力量,而不是行政扶持,否则它们今后可能会成为“大到不能倒”的企业。
最后,对于我国奶业市场也急需要清理整顿,比如一些贴牌奶粉,国家已经出台了新规,市场上流通领域内需要尽快清理;同时,也不必对代购、海淘过多考虑,因为它们也可能会产生“鲇鱼效应”,对国企乳企形成一定的压力。总之,乳制品行业的洗牌与重建,在建立好规制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尊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