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出行或许是这样的:
在家中,只要对着手机说一句,我今天中午12点要吃法国蜗牛,手机就会自动给你推荐饭店,策划路线,规划时间。你需要做的只是在约定时间走出家门,登上汽车,然后下车走进西餐厅的大门。汽车则会自动加油或充电,在约定时间接你返回。
在无人驾驶时代,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希望获取整体出行解决方案。
而一旦无人驾驶实现,人们也不会过多关注品牌。“一个产业将逐渐从追求个性化,慢慢过渡到标准化。30年前,PC品牌不下500个,如今无非是几大品牌之间的竞争。PC虽然也有不同品牌,但使用上基本是标准化一致性的,手机也是如此。而未来,汽车也将形成标准化产业链。”博泰CEO应宜伦认为。
汽车保有模式将变
无人驾驶时代,汽车保有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当汽车最终实现无人驾驶,能够自动寻找停车位,甚至可以做到像一个小车厢般首尾相连,然后在岔路自动分开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租一辆车就能实现拥有车的体验。
需要车,只需一个电话或手指轻轻一点,车子就自动来到你的家门口。
没有驾照没有关系,而车通过云端的识别,还能知道你的爱好,知道你爱听什么音乐、座位的角度是多少,甚至能自动根据你的出行规律设定你的目的地,整辆车的体验,而在租车之后,费用将直接从你的绑定账户扣除,可以规避因信用制度不健全而带来的未知风险。就与你拥有它的体验是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还会在乎对它的拥有权?
欧美国家租车已是常态。德国不莱梅针对电动汽车推出“一辆顶六辆”的“汽车分时租赁”方式,通过短时租赁的方式驾驶汽车,一辆汽车可以取代6辆私家车。据专业咨询公司预计,到2016年,欧洲参与汽车共享计划的会员将增长10倍,从目前的50万左右,增加到大约550万个。中国拥有驾照的人数超过1.6亿,无论从经济能力或道路承载力来看,这些人都拥有汽车,显然是不现实的,租车也因此成为减缓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的方式之一。
可以想象,随着无人驾驶的普及,整个汽车业社会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于传统出租车的虚无等待和让人焦虑的“叫车慌”,无人驾驶显然能够极大地提高汽车利用率。
当然,也会有人选择购买汽车,但那必然是不计较成本、更为注重生活质量的富人阶层。由于规模成本的关系,这些可供私人购买的车辆,价格将可能非常高昂。在未来,这些汽车或许也会成为现在富人所玩的“莱卡”相机,购买汽车也不过只是想体验一下它的个性。
无人驾驶的四个阶段
“一辆白色的MG智能汽车(正在)行驶,宛如小智能人一样,能自动识别行人并自动停车,且能自动识别窄道……”这是上汽集团正在打造的智能汽车。按照规划,2020年,上汽智能汽车将实现高速路上的自动行驶;2025年,上汽智能汽车将实现全环境下的自动驾驶。
无人驾驶汽车,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电控技术的进步一步步从有人驾驶辅助发展而来的。从有人驾驶到无人驾驶,业界将其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驾驶员辅助,驾驶员辅助系统能为驾驶员在驾驶时提供必要的信息采集,在关键时候,给予清晰的、精确的警告,相关技术有:车道偏离警告(LDW),正面碰撞警告(FCW)和盲点报警系统。
目前,第一阶段已经基本普及,现在高配置型的车型基本都带了,包括10万出头的比亚迪。
第二阶段是半自动驾驶,驾驶员在得到警告后,仍然没能做出相应措施时,半自动系统能让汽车自动做出相应反应。相关技术有:紧急自动刹车(AEB)、紧急车道辅助(ELA)。
该阶段正在普及,欧盟立法要求2013年11月前的车都必须装上紧急自动刹车(AEB)。VOLVO的城市安全系统、本田的CMBS、奔驰的Pre-Safe都是这个层次东西。英菲尼迪的新车也已经可以绕开驾驶员自动控制方向盘。
第三阶段是高度自动驾驶。该系统能在驾驶员监控的情况下,让汽车提供长时间或短时间的自动控制行驶,这个阶段目前还比较初级。
这一阶段目前有雏形,新款的奔驰S系可以在堵车的情况下,电脑自己跟车,车主可以不必一直操控车辆。Volvo的产品也能实现自动跟车,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厂商也在做相关的试验与探索。
第四阶段是完全自动驾驶,在无需驾驶员监控的情况下,汽车可以完全实现自动驾驶,意味着驾驶员可以在车上从事其他活动,如上网办公、娱乐或者休息。
第四阶段则是谷歌、百度、博泰等IT企业和国内外汽车厂商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也就是全环境下的自动驾驶,而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汽车生活,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可能在10年内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