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02768亿元人民币,等值16732亿美元。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全口径外债数据。此前我国外债统计中未包括人民币对外负债。同日,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黄金储备规模为5332万盎司,折合1658吨,较2009年4月底的规模增加了604吨。
数据显示,首次纳入统计范围的人民币外债余额为49424亿元人民币(等值8047亿美元),占全口径外债余额的48.1%。若按调整前口径(外币外债)计算,我国外债余额较2014年末减少3%。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30356亿元人民币(等值4942亿美元),占29.5%;短期外债余额为72412亿元人民币(等值11790亿美元),占70.5%。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50.5%。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债务余额为6906亿元人民币(等值1125亿美元),占7%;中央银行债务余额为2180亿元人民币(等值355亿美元),占2%;银行债务余额为50225亿元人民币(等值8177亿美元),占49%;其他部门债务余额为30914亿元人民币(等值5033亿美元),占30%;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2543亿元人民币(等值2042亿美元),占12%。
央行称,按照债务期限划分,3月末我国短期外债占比超过70%,但这部分1年期以下的债务中,一半以上是与贸易有关的信贷。由于我国一直以来是对外贸易大国,因此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如:企业间贸易信贷、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融资性债务占比也较高。但在我国的短期外债中,这部分外债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偿付风险有限。另外,我国短期外债与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相比规模不大,短期外债风险可控。
对于为何要增持黄金储备,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黄金储备一直是各国国际储备多元化构成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多数央行的国际储备中都有黄金,我国也是这样。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属性,与其他资产一起,有助于调节和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特性。我们从长期和战略的角度出发,根据需要,动态调整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保障国际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对于增持黄金的时间和渠道,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几年,黄金价格在持续攀升到历史高点后,逐步回落。基于对黄金的资产价值评估和价格变化分析,在不对市场造成冲击和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国内外多种渠道,主要包括国内杂金提纯、生产收贮、国内外市场交易等方式,逐步积累了这部分黄金储备。
未来是否会继续增持?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黄金具有特殊的风险收益特性,在特定时期是不错的投资品种。但黄金市场的容量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相比较小,如果外汇储备短时间大量购金,易对市场造成影响。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也是黄金消费大国,“藏金于民”的情况一直在发生。未来需继续统筹考虑我国民间投资需求与国际储备资产配置需要,灵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