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暑期,《捉妖记》创造了国产片最高票房纪录,《大圣归来》也创下动画片最高票房纪录,目前两部片子依然保持较高的排片和票房,相信纪录会被不断刷新。
他们的成功在业内是一次“意外”,因为五大片商都错过了这两部电影,光线与万达在公映前各自退出了《大圣归来》、《捉妖记》的投资和发行。或许因为两部片子制作成本过高,而片商对此类题材的市场欢迎度不乐观,因此预测不会赚钱。说到底,就是传统片商奉行“保守”的投资策略。
在多数影视公司上市之后,对业绩的追求反过来挟制公司投资比较保守,因为影视投资风险较高,而影视公司资金有限。在过去几年,中国有两种颇受市场欢迎的题材,一种是青春片,《致青春》7亿票房成绩让青春片泛滥;另一种是以《泰囧》为代表的喜剧路线,他们的共同点是投资低,在二三线城市年轻人中受欢迎,有盈利保障,但内容比较平庸和低俗。
《捉妖记》、《大圣归来》为中国商业电影确立了一个新的正确的方向。两部片子共同点是利用了先进的虚拟制作技术;其次是学习好莱坞的叙事与制作方式。这样做能成功有两个前提:一是两部片子制作者都有好莱坞背景,《捉妖记》导演许诚毅曾是梦工厂的重要创作者,《大圣归来》制作者也多有为好莱坞动画片代工的经历。此外,两部片子都制作成本高,周期长,是一次商业冒险,这与当前业内保守且赚快钱的风气截然相反。
传统影视公司保守主要是受困于中国电影商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在过去主要靠大导演和大明星来支撑票房,反而故事本身成为其次,“烂片”泛滥备受影迷诟病。现在个人化的大导演已经成为业内风险源,比如姜文的《一步之遥》,陈凯歌的《道士下山》等。他们过度挥霍自己的影响力,拍摄成本高且不太注重观众的需求。相对好莱坞的标准化制作模式,这种过于随意的拍摄方式是商业的敌人。
对风险的恐惧造成了“一窝蜂”现象,形成国产电影类型单一化现象。综艺电影的成功以及漫威电影的火爆,刺激制作公司疯抢IP,从网络小说、综艺节目到传统故事等。这种短视行为对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为无法培养多元化的导演、演员与编剧等人才。目前涌入影视业的资本过剩,中国影院数量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一,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国电影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搜狐、腾讯、乐视等视频网站为年轻人制作微影视提供了商业舞台,甚至是资金。这有利于培养人才和市场。尽管传统影视公司可能会坐享其成,但对资金实力强大以及拥有渠道的视频网站而言,或存在超车可能,众多具有新的商业模式与创意的小公司也开始成长,也就是说,现在中国所有影视从业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